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时间:2024-01-18 08:26:13 作者:笔砚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及启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二)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在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乡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乡村,比如陕西咸阳袁家村、山东临沂竹泉村等利用传统乡村资源,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力。

(三)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__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四)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看心得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或者发展的外部环境,那么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一方面是要依靠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传,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为,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即城乡一体,农村优先,最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前提,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兴。

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三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导,只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_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

秉承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带着全国亿万群众期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迈进,一年一个样,四年大变样。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涌现出了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好党员,一心装着群众,困难群众一日不脱贫,就一日不放松。挑灯夜战、奋勇前行,深入群众、促膝谈心,从输血到造血,扶贫工作者的身影始终出现在贫困群众最需要的第一时间,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默默无闻、甘于付出、殚精竭虑的扶贫工作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也从来不缺先进典型,往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康也是靠着先进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而带动身边人和整个社会,感染、号召、传播,在实干中示范,在示范中引领,在引领中推动,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不正是因为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员接续努力、不断奋斗而来的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不脱贫不换岗,不摘帽不调离,从中央到地方,在扶贫攻坚制度建设中不断探索完善。签订脱贫责任状,立下不脱贫不罢休的铿锵誓言,贫困群众一年脱贫一批,美丽乡村每年都有新变化,在这场与贫困之间的殊死博弈中,我们不少扶贫工作者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是顶层设计的配套举措,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有利于营造浓厚氛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更加坚强磅礴的有生力量。

需要提及的是,“全国脱贫攻坚奖”是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奖项,不管是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还是承担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抑或是社会对扶贫工作贡献突出的社会各界人士,但凡在脱贫中有较大贡献的,都在评选表彰范围内,这也与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四类奖项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各有针对。通过从下至上推进、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让先进典型浮出水面,让榜样的力量扩散成为整个社会的总体力量。

评选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创新可以复制,哪些精神需要弘扬……扶贫攻坚需要典型引路,为其他地区和个人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激发更多扶贫工作者的内生动力,画出共同扶贫、共同攻坚、共同脱贫的同心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没有坚定毅力、非凡勇气、绣花功夫是不行的,响应时代号召、担起神圣使命、共铸人类伟业,我们需要更多的脱贫攻坚先进者。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及启示

作为新时期组工干部,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做到“心定”“业精”“人实”,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汲取到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努力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走好、走稳新时期组工路。

心定而后方能静。《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静才愈能彰显力量,“静”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时是否心平气和、态度诚恳的工作标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静心调查,坚决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对党绝对忠诚、静心增强党性,在不断学思践悟党的伟大思想理论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为党做事当作毕生追求,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牢记群众之事无小事,静心察民情,厚植为民情怀,俯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孺子牛。做到心静如水,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身不为其所累。无愧于心,不负韶华。

业精而后破万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业精于勤,技精于专,打铁还须自身硬,组工干部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充实提高专业追求,学会“自讨苦吃”,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涵养专业精神,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担当的理念,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着眼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同时坚持“高标准”与“高质量”、“过程论”与“结果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在党的_全会赋予组织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之下,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更要严谨细致地对待组织工作,把勤于学习业务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研究如何让理论武装跟上实际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在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难题中彰显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责任担当。

人实而后业可成。古语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正是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干工作,做“泥腿子”而不做“空想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有新担当,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走街串巷知民心,田间地头察民情,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繁重工作中实干担当,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摒弃面子工程、“花架子”,把更多精力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毕竟组织工作不是做表格,谁做得精美,谁就胜出。干工作要脚踏实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敢于接“烫山芋”,敢于啃“硬骨头”,让上级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地开花,勇敢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在真抓实干中砥砺奋进。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精益求精的专业要求、锐意进取的真抓实干,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做好组工事业,走好组工之路!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有感

“村里建起桃博园,公路修到家门口,今年卖桃收入比去年又增了不少。”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朝阳村脱贫户刘加义说。昭化区把壮大鲜桃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今年优质桃产量预计超过1万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扩大到1561亿元。各地纷纷挂牌设立乡村振兴局,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以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搭平台、强机制,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高效“快车道”。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看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据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省委党校的青班学生,笔者最近听了党校教授的关系。

在乡村振兴策略的课程中,我们通过现场学习和在线搜索了解了一些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策略的情况。总体来说,各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乡村产业繁荣,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培育乡村文明,促进大众生活富裕,但相对推进乡村管理,特别是改善乡村治安的具体做法不多,似乎有一只手软。

管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治安良好是管理有效的重要表现。从我省实际看,乡村治安情况与乡村产业繁荣、乡风文明等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治安混乱的乡村,产业繁荣,乡风往往受到不良影响。例如,我省因毒品问题被国家强调。

有关部门重点整备地区,由于生命事件、枪支爆炸等问题被省有关部门重点管理和招牌整备的地区突出,这些地区治安状况差,一些外国企业担心当地投资,当地产业不繁荣,一些大众很难安居乐业。在这些地区,有些人非法致富,产生不良示范效果,诱导不了。

少数人同流合污,严重破坏当地乡风文明。当然,也有位于珠三角的乡镇,强调违法犯罪层出不穷,但乡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大众生活富裕。这些乡镇大众经常面临抢劫一盗、黄赌毒黑绑架等问题的骚扰威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从第三方调查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大众安全感普遍不高,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果安心生产生活受影响,安全感低,产业繁荣,生活富裕,管理有效,不是全面的乡村振兴。

_月_日,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参加全国_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对_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动员部署。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存。

生存富裕的总要求,着重于力点和突破口的集中力量,推进_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_父亲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保障、更加可持续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现实。

施乡村振兴指明具体方向,提出具体要求。我省实施乡村振兴应统一考虑各项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管理,确保乡村稳定和谐有序,社会治安良好,使父亲乡村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保障,更加可持续。为此,要深入开展清除黑色的特别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色的势力,以清除繁殖黑色的势力土壤为牵引,有效调查治安问题,强调地区和黄色、赌博、毒品、绑架、欺诈、枪支爆炸、电信欺诈等治安问题,加强农村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提高对各种治安问题的预防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矛盾纠纷调查机制,及时预防和解决农村各种突出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熟悉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坚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干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要害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惟独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干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钻研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干塑造良好形象,才干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观后感

耕读传家的客家文化和崇文重商的潮汕文化在丰顺交融交汇、相映生辉,凝聚成兼容并蓄、得天独厚的客潮文化,是丰顺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因此,重视精神文化的丰富提升,在保护好、传承好、彰显好丰顺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家园的时代之托。

作为梅州市唯一一个全国试点县,丰顺县已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丰顺样式”。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由县委书记担当“第一宣讲员”,为当地干部群众讲明科学理论、讲透上级政策、讲清发展理念、讲出发展干劲。各镇(场)党委书记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和工作感悟进行宣讲,将上级精神传达到镇、村一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组织书记们同样带头宣讲,向村民们传播新思想。

正是依托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丰顺县打好了抗疫情稳经济双线战役。截至目前,丰顺县仍保持新冠疫情病例零疑似零确诊,3月初全县规上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丰顺县外出乡贤众多,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浓厚的家乡情结正在反哺丰顺的文化发展。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亿元作为丰顺第一所大学——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建设资金;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应裘全额捐资5.5亿元以上建设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六馆六中心)等。

丰顺县深入推进“美丽丰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县城深入推进“六城”同创,确保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县级文明城市、省卫生强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更加凸显。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铉玉秋、胡志宏所作的《浙江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解决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及启示

近年来,乡村振兴正确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习近平主席的呼吁,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反映了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和责任。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最有活力和责任的团体,青年强国强,青年富国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力、负责人,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青春就像初春,就像朝日,就像百卉的萌发,就像利刃的新发。现代青年出生在最伟大的时代,勇敢负责,志向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热情。世代有世代的责任和责任,青年兴国兴,青年强国强。从历史来看,五四运动始于青年、陈独秀、鲁迅。

站在时代的潮头响起胳膊,点燃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战争时代,数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下,抛弃头流血的建国初期,华罗庚、钱学森等青年学者突破了很多障碍,回到祖国,为国家铸造了重器。我们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学习秦杰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在摆脱贫困的第一线奋斗,希望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牺牲能力,浴血创造小康。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

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舞台。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始,乡村振兴的响亮号角响起,是理想、有能力、有视野的青年大展拳脚,创业的时候了。廖俊波是官方,脚下有泥,心里有真相,身体力量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大众中的海归学生秦杰飞放弃优惠工资待遇,回到乡下,带领村民们摆脱贫困致富的青年教师们教乡下,给封闭的乡下带来朗朗。

在沃土上发挥才能,在基层第一线流汗,投身乡下,有很大的可能性。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在从头越走,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把责任握在手里,放在心里,用赤城的热血灌溉美丽的乡村。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观后感

乡村振兴是造福桑梓功在千秋的事业,最需要陈衡礼这样真心付出的情怀和义举。期待人人付出一份爱,刮起“爱的旋风”。

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战略,更是民生大事业。要交出满意答卷,既需要政策驱动,更需要人人参与。近年来,梅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之所以能够赢得主动、出新出彩,重要一条就是有众多像陈衡礼这样结草衔环报桑梓的“热心肠”乡贤。梅州有很多一个能人带旺一个产业、一个老板带富一条村的典型,他们始终饮水思源、用心反哺,为我们打造乡村振兴的“梅州样板”作出了贡献。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助残脱贫更是其中的“硬骨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在于建立包括助残在内的脱贫长效机制。陈衡礼身患残疾、白手起家、走南闯北,吃过不一般的苦,最理解残疾人生存的艰辛,最关切家乡的弱势群体。陈衡礼刚刚走上致富路就捐资百万成立爱心助残基金会,七年共计发放救助金额二百多万元,惠及大埔千余名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给残疾朋友们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陈衡礼推动老家团结村的乡村振兴既有想法,更有做法。他对公共设施进行重新谋划,对古旧建筑进行“穿衣戴帽”,拿出数以千万计的“真金白银”,进行整改村道、建设篮球场、净化池塘、修缮祠堂等,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的主人翁精神,赢得了全村人民的赞誉。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有情怀的乡贤。其实,我们每个村或多或少都有像陈衡礼这样的热心乡贤,我们要做好沟通联络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全市来看,绝大多数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有效的,都是那些能够主动吃透政策、及早谋划和争取里外乡贤支持并付诸行动的村庄。而那些坐着等时机、等项目、等资金的,往往就是跟不上政策脚步、让里外乡贤干着急、村风村貌总是“涛声依旧”的地方。

只有以“主人翁”姿态无怨无悔的担当和付出,我们的家园才能看见“匠心”和“蝶变”。家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乡,还是我们自己人最懂自己的村。期待广大事业有成的乡贤以陈衡礼为榜样,主动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行动,以致富传经、奖教奖学、扶贫助残和环境整治等为切入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声发声,同频共振,同心协力,共筑心中的“桃花源”。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观后感

清晨,骄阳刚好,阳光好像一抹黄金,吝啬地只涂抹在建筑的顶端。那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巨大门框。从远处看,那一抹阳光在门框上描绘出“观背村”这三个字的轮廓,让人有一种穿回历史长河的感觉。

漫步在小路上,会有微风拂来亲吻你的脸颊,骄阳渐渐爬上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金色的海洋里。路边种着许多树,嫩绿的叶衬着细长弯曲的枝条,投下绿绿的浓荫。

转角是一幅接着一幅的墙画,画的内容是一些常有的违纪事项,以各色人物的错误行为来提醒村民们。墙画生动而有趣,在乡村建设上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多小孩子在墙画前指指点点,聊得热火朝天,耳畔传来他们天真无邪如银铃般的笑声。

走了不知多久,看到一个白墙灰瓦的建筑,这里是村子的党委员会基地。门前摆着屈指可数的盆栽,却让人眼前一亮。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在三角梅的花瓣上跳动,显得越发可爱。我们走进去想向这里的民警采访几个关于农村建设的问题。

他立刻答应,请我们坐下后,一脸严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里以前就是个普通的小农村,哪里像现在这么干净整洁,是党带领着新中国发展进步,才会有如今这样的观背村。”他一边娓娓道来,一边用手势来表达他的观点:“我们是多民族国家,一心向党,一心向着党中央,按照党中央的政策来进行,并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深刻的联系,我们就不会错。”谈到党,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感情越来越激动。“再过20年,你们就了不起,你们就是这个。”说着他比了个大拇指。“我们国家在一天天进步,一天天超越,再过20年,也许连20年都不用,我们国家就是这个。”他继续比着大拇指,眼眸里露出一丝自豪,淡蓝色的制服上印着一个微小,鲜红的红旗图案,好像在闪闪发光。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将人生梦想交汇在时代进步,让活力青春生长于国家振兴,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心向着党,一起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坚决不让“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只是成为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演讲稿范文

乡村振兴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基层发展的决胜信心,展现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我们人民的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基层党组织制定的创新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添发展新动能。除此之外,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让创新举措得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时代在变,我们的乡村也在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制定政策与措施,不断适应乡村的发展。我们要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文明创建补齐“精神短板”,聚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关怀,是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党组织围绕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通过开展扶贫意义政策宣讲,____贫困户落后消极心态,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树立发展信心,鼓励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脱离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争取早日精准脱贫,奔小康。

除此之外,我们要切实把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有了政治保障,我们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合作更加完美了。在培养人才方面,把农村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实施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

乡村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我们的创新举措,更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地实施方针和政策。我们要助乡村振兴一臂之力,为美好的乡村生活加油鼓劲儿。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发言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全党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要求,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

一要深刻理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战略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情怀和关心,也向全党、全国传递了乡村振兴的优先战略地位。____虽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但“三农”工作依然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果抓不好,发展就不平衡,必然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精准把握中央意图,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认真落实“五个扎实”的要求,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要深刻理解“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目标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要求,分别从2020年、2035年和2050年3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五个振兴”是落实“20字总要求”的行动载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因素,文化振兴是精神基础,生态振兴是重要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条件,构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体,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主攻方向。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我们必须紧盯目标,全面推进,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要深刻理解“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在群众收入差距大,____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让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要把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制定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纪录片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农村发展总体要求,曾在党的_全会上也有提过,当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相比较而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更高。这二十个字的表述除了“乡风文明”表述没有变化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强调“生产发展”,现在要求“产业兴旺”,即不仅仅是发展生产,而且要求发展产业,从层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宽裕”,如今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要开启现代化的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当然也要“生活富裕”;对于农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洁”,现在要求做到“生态宜居”,上升到生态环境的高度;以前乡村要“管理民主”,现在则表述为“治理有效”,从一维主体的“管理”到多方参与的“治理”,所体现的正是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些种种变化都是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来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报告里面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问题,在即将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坚持问题导向,补好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未来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上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基础。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发言稿

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纪录片乡村振兴·青春足迹观后感

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振兴,其突出特征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往细里说,就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此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往细里说,就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倾听农民意愿呼声,保证各项决策都得到农民认可、拥护和支持,绝不能让农民成为农村改革旁观者。同时要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成为改革红利的主要受益者,唯此乡村振兴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程、计划和行动,科学编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切实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观后感

来到新楼村种玊上围,门前参天的古榕大树与清澈的池塘交相辉映,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现在是真漂亮了,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来游玩拍照。”新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树虎告诉笔者,以前村里环境差,到处都是老茅坑,想从县城搭摩托车过来,司机都不愿意载。古村焕新颜,党建引领是关键。罗树虎告诉笔者,一开始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清拆工作,党员干部便家家户户去做工作,带头先拆自家的茅坑。重新规划建设后,大家都很认可。“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县委书记挂点我们这个村,最多的时候一周来了4次。”罗树虎说。

潭江镇官下村获评“广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示范百村”。在深圳打拼多年的乡贤张建兵回乡竞选村书记,带领村民对河道进行整治,完善健身步道、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乡贤的踊跃参与,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村里11座桥,其中10座是乡贤捐建的。”张建兵说,今年76岁的乡贤张浪青自掏腰包亲自上阵在河边建造了一条文化长廊,“他每年拿出一点钱建一段,有多少钱建多长,还特地去北京学习了建筑手艺。”

驱车行驶在留隍镇九河村自行车骑行观光道上,一路绿水青山,风光旖旎。近年来,丰顺大力推进留隍镇“五村连片十村联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为特色小镇建设注入新动力。

一个又一个乡村在丰顺大地美丽起来、美好起来。近年来,该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丰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大行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行政村规划编制108个,“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近100%,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184个,建成新农村示范村21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1个。

文化为魂乡村党旗红文明入人心。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整治,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激发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激情,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也为其他政策的宣讲入户打下了基础,方便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推进。”说起八乡山镇滩良村成了有名的红色旅游村的最大感受,该村党支部书记曾详派如是说。

以红色土地做活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的马图村,家家户户门前或放着大锅、或摊着茶叶,不时飘来阵阵炒茶香。这一片片茶叶承载着茶农梦想、承载着红色记忆,成为了强村富民的产业,成为了凝聚人心的纽带,让马图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走上了小康路。

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文化,正逐渐成为丰顺苏区人民热议的话题,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基层干部们宣讲的重点内容。

作为梅州市唯一一个全国试点县,丰顺构建起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17+282”的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丰顺样式”。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由县委书记担当“第一宣讲员”,为当地干部群众讲明科学理论、讲透上级政策、讲清发展理念、讲出发展干劲。各镇(场)党委书记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和工作感悟进行宣讲,将上级精神传达到镇村一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组织书记们同样带头宣讲,向村民们传播新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依托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丰顺县打好了抗疫情、稳经济“双线战役”。截至目前,丰顺县仍保持新冠疫情病例“零确诊”“零疑似”,早在3月初全县规上企业复工率便达到100%。

近年来,丰顺以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同步推进“六城同创”和“三级联创”,通过“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共建”,不断推动群众文明素质、城乡综合环境取得新提升、焕发新面貌。

产业为基高山飘茶香致富有希望。

“长寿之乡嘉应茶,一芽一叶吐芳华。”潭江镇凤坪畲族村的钟奕亩目前正准备参选第三届广东十大好春茶的评选,此前两届大赛他选送参赛的凤畲单丛,均荣获乌龙茶类广东十大茗茶奖项。

凤坪畲族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茶产业的发展,也为凤坪畲族村创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带来了契机。该村以“嘉应茶”品牌为基础,完善产品包装,利用“网红”等资源,打造凤凰山北麓乌龙名茶。2018年,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丰顺县茶园面积达10.8万亩,连片茶叶种植面积8.3万亩,年产值13.7678亿元,带动农户约12000户,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高端茶叶供应地,为“嘉应茶”品牌打造探索出了有益经验。

八乡山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该镇将修建“四好农村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通绿色发展之路,把八乡山大峡谷景区、小溪村特色乡村旅游区、“炭寮星火”红色旅游区等串珠成链,打造五星级旅游名镇。

经过20年发展,代米生物公司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食用菌行业翘楚。2017年,丰顺县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2600多户贫困户以参股方式入股代米生物,按投入资金10%的年收益进行分红,每年每户可实现分红约3000元。

位于汤坑镇的大宝山生态旅游养生度假区以大型6d视觉民俗实景演艺剧目《千年火龙》而闻名遐迩。《千年火龙》实景剧以大宝山生态茶园广阔而多层次的自然山水为舞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埔寨火龙”和“打铁花”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有“小峨眉山”之誉的粤东第一高峰——铜鼓峰,坐落在砂田镇,风景秀丽,成为游客的向往之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在丰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做大做强。近年来,丰顺县重点推进全县1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依托茶叶、水果、红薯、无公害蔬菜、水产品养殖、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建设,实现村村有产业、致富有希望。丰顺县连续两届获评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83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22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5.2%。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山东省临沂市代村,过去是众人眼里的“落后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排头兵”。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二十年如一日加强班子建设,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代村旧貌换新颜。20_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为王传喜这样的“带头人”点赞。

代村的巨变正应了一句俗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带”字,形象地道出了火车头的作用。如果把“三农”工作比作一辆奔驰的火车,党的领导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火车头”。

如何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政治方向、建好基层组织、创新人才工作。

坚持底线思维,把好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权益损害了。”比如,在土地问题上,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在城镇又待不住,就容易引发大问题,因此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必须保持稳定,农民的土地不能随便动。比如,在粮食问题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粮食出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

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其实就是要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干部来落实。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光靠乡村现有人才不行,还要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汇聚起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40多年后,新时代的中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