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调研报告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汇总

时间:2023-05-30 13:59:06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一

;

摘要:从目前状况看,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家明确了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支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充满活力的生力军,是高校教学与科研赖以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支队伍肩负着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首先,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离不开教师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只有通过教师的教育和训练,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使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这些必须依靠教师进行科技知识的再生产,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开拓先进生产力提供智力保证;其次,思维活跃是青年教师的重要特征。据统计,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创造性年龄”的最佳年龄区是30~50岁之间,其中31~45岁的15年是他们取得成果的黄金时代。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群体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具备了思维活跃这一最有效的素质,通过科学研究活动,将传统的被动型、依赖型、重复型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主动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

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队伍状况和科研状况,2006年在全国高校进行了全面调查。从调研情况看,这支队伍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以科学研究问题较为突出,如不及时加以关注和培育,将导致高校发展后劲不足。尽快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这一群体的创新潜能,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大、人数多的现象,从调查的198所高校情况来看,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所有教师比例为57.72%,有的学校高达80%;从2005年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的有关统计来看,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约56.9%,与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应该说,为数众多的青年教师,将是我国高校在未来5—10年内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青年教师队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青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人才流失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两种,显性流失具体是指离职现象,这种流失是可量化的。根据调查的情况看,近三年,部属高校年均流失青年教师2480人,占入校青年教师的30%,据了解,大部分流失的青年教师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流失去向主要为国外、东南沿海、外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等。隐性流失是指消极怠工现象,即不安心本职工作,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学、科研上。主原因是很多青年教师走进高校的初衷是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他们的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个人发展得不到有效关注与支持,只好另觅高就或通过各种方式消极怠工。

(2)青年教师队伍骨干力量偏少,严重影响学术梯队建设。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高校教师队伍面临着年龄不合理,学科梯队建设后备人选不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高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从调查的数据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有3%是教授,而且占教授总人数还不到一成;20%是副教授,大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集中在55岁以上。77%的青年教师的职称仅为讲师。据了解,高校到“十一五”末,青年骨干教师仍有较大缺口,培养一支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仍然任重道远。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青年教师中高层次骨干力量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学术梯队建设,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青年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和科研环境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近三年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和获得的科研经费情况进行调查,从承担课题的情况看,只有不到20%(西部高校这一数据仅为16%)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课题,而且承担的课题大部分是一般项目或面上项目,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以参与导师课题的形式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就算是参与,人数也只占青年教师总数的59%,也就是说还有41%青年教师近三年根本不做科研。从科研经费来看,大量的非部属院校青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不足1万元。另外,据国家科技部的信息,每年国家的重大重点项目,都落在院士、知名学者手中,青年教师承担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极少。导致科研经费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除了青年教师缺乏学术积累,项目选题不够成熟,掌握的学术动态、学术信息缺乏广度与深度,理论基础、基本技能不够娴熟外,敢于鼓励青年教师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文化氛围不足,独立担当项目的机会不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种科研环境不及时加以改变,将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青年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学术思想易受导师约束。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引进青年人才,包括留学归国人员,但总体来说,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没有改变“门下续香火”的传统选留方式。我国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这种由导师和其弟子组成的学术队伍链,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往往“一脉相承”,学术思想“近亲繁殖”。这种情况直接产生的后果:①缺乏大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科研创新活力明显不足,很难形成超越现有学术水平的创新成果;②“一脉相承”的“门徒士子链”维系着的学术“方阵”,会对同一方阵的学术观点极力维护,使争鸣之声难以张扬,甚至销声匿迹,即使有不同观点,也可能碍于导师的面子而三缄其口。

2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在高校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也是大学管理者的两难选择。①大学的基本职能有两点,一是科学研究,二是人才培养,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教师拥有的知识应当大大超过教学的需求范围,而科学研究恰恰是不断更新知识、扩展科学视野的根本途径。青年教师如果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也就只能沿袭前人的知识和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教师。②由于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使知识的更新周期得以缩短。青年教师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往往在毕业后3—5年内大部分便过时,知识老化是当代教师难以保持科研活力的最大难题。基于高校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文化信息密集、学术交流渠道多、实验条件比较完备的优势,引导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创新,是高等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

科学研究对青年教师的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人才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青年教师肩负着未来高校的发展,对整个高校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教师承担着高校很多繁重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发展极快的新技术类课程。他们大多数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向讲台,以前学到的知识可能还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果参加科研工作,可以将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甚至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只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2)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教师在学校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未来人才的塑造者,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未来所需的多功能、创造型科技人才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科研工作。如果一位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就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新知识,最终会导致教学水平无法提高,更无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有利于高等院校的发展。

科研是高等学校的生命,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科学研究水平取决于学科发展水平,而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现在高校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科研耗时耗力见效慢,其实科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创造,对前沿科学的掌握。如果青年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会错失发展自己的大好时机,若干年后他们的现有知识必然要落后,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将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淘汰。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可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间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和科研可以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3应对以上问题的措施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2006年长江学者受聘仪式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高校人才队伍,其中谈及要大力推进高校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提供青年教师出国深造的机会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

(1)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青年教师虽然没有太多的学术积累,但他们有一大优势——创新思维活跃,完全有可能通过敏感的学术触角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正是由于其积极的创新思维,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教授曾指出,“青年学者刚从海外学成回来,仅仅揣有一点以往的学术纪录而没有一点资金支持,要开展创造性工作那是空谈”。因此,要充分调动、发挥青年人创新意识,鼓励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设立专门的青年教师科研基金来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原创性工作,对于培育一批富有进取精神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是非常有益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早在1992年就设立了青年基金,此举在我国培养了大批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邓子新院士就是在青年基金的资助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基金也被邓子新院士称为“雪中送炭”。但由于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有限,资助面不广,大部分青年教师仍然得不到经费支持。中国科学院早在1995年就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来加强本系统青年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也在2007年的博士点基金中拿出一定的经费设立新教师基金,拟资助那些在博士点工作三年以内的新教师。但是,由于经费有限,仍然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增长需求。因此,以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为基础,设立一项惠及所有青年老师的科研资助基金非常重要。

(2)通过政策调节,让青年教师参与重大前沿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本身是探索性和风险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思维活跃,但在学术方向上不一定能把握得很准确。如果他们能在一些大科学家组织的课题组或研究中心参与重大前沿科学研究,不但可以发挥其学术思想活跃的优势,克服学术积累不足的劣势,还可以更多地站在学术前沿,吸取大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973”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等项目的申报过程中,要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参与子课题的比例,甚至要求建立青年科学家小组,这将既有助于项目很好的完成,又有助于青年人才的培养。

(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适当减少对青年教师的量化考核。

考核机制就像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促进考核对象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否则,将会成为组织发展的“绊脚石”,严重情况还会破坏组织机体。目前,高校对教师考核大部分以量化考核为主,这种过于“刚性”的考核方式造成了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论文、经费、项目的数量的结果,而忽视科学研究原创性成果的追求,也忽视了“十年磨一剑”式的创新文化的培养。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后备骨干,他们从参加工作起,就注定要受到学校考核制度的约束。所以,对青年教师应该实行定性、宽松的考核机制,减少定量、刚性的考核,将有助于他们对学术质量的追求,有助于原创性成果的产生。

(4)鼓励高校对外引进人才,建立校际间的博士毕业生交流和互换机制。

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留校产生的后果,一是容易产生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二是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易受导师学术思想的压制。因此,鼓励高校对外引进人才,建立校际间的博士毕业生交流和互换机制是打破这一后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均可以达成一定的互换协议来加强人员交流,在人才引进方面,应特别关注那些外校求职者。这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对教师本身来说是一种交流,对学科发展来说是一次新鲜血液的注入。

(5)加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明确科研经费用于学术交流的比例。

学术交流对一个青年学者来说,既是对外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分享同行科学研究成败得失的过程。加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目的是让青年教师在交流中获得新启示,得到新思想。所以,无论是学校引进人才科研经费,还是各类青年科研基金,应该在经费管理中明确青年教师参与对外学术交流的经费,来加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通过科研互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二

;

摘 要:在武陵山片区高校调研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对此,我们应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多措并举,满足其合理需求,优化其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况;思想动态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1]。为深入了解新形势下地处这一片区的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高校“三育人”工作,《民族地区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创新探索》课题组对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高专学校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进行,力求从定性、定量的角度科学、客观、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一、高校青年教师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概述

本文所指高校青年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他们在工作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还面临教师角色的适应、职业的定位以及住房、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困扰与挑战,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同时,召开座谈会9次,征求了180多位青年教师的意见。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按从事专业看,47%属于理工农林医类,53%属人文社科管理类;从政治面貌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群众各占43%、7%、20%和30%;从专业技术职务看,高级职称12%,中级职称57%,初級职称29%,无职称2%。马克思说,思想是客观物质现象的反映[2]。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生活现状总体比较满意,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崇尚真善美,因拘于社会现实、周边环境和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颇值得积极关注的一些问题,务必引起多方的重视。

(一)工作满意度有提升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员工对工作情景的主观反应[3]。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生力军,其工作满意度既直接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据调查,高校青年教师60%的职业生活满意率处于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程度,只有14.9%的不满意,4.8%的非常不满,职业生活满意率呈良性发展。

(二)看重自我价值实现

高校青年教师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有着比老一辈教师更好地成长成才环境和系统科学的科研训练,一些人逐步在相关领域大展身手。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中33.7%的事业心、职业心很强,期盼事业进步;31.6%的看重身体健康;28.3%的看重生活富裕。青年教师相信自我,敢于挑战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渴求社会和高校接纳、认可、理解以及尊重与信任;他们还高度关注自我,所有努力均围绕是否有利于个人事业进步和生活富裕,谋求“工具合理性”。他们不是老一辈那种理想的、奉献型的群体本位主义者,而是倾向于务实的、功利性的个体理性主义者[4]。在现实社会大环境下,有的很看重物质利益,不愿从事基础研究、理论研究,转而花大力气和时间去搞见效快、能体现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进取的动力。

(三)重视生活质量提高

目前,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收入低,月收入集中在2 700元左右。这些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申报课题时竞争力不强,面临着购房、结婚、购车、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等问题,入不敷出,收入与支出的挤压,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工作之余忙兼职,或自行办公司、办培训学校,或到企业担任职务等,这些兼职已严重冲击高校青年教师正常的教学与科研。而且,低待遇致使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教师留不住或依靠高负荷的教学工作量以获取酬薪补贴生活支出。据调查,43.3%的高校青年教师对所在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存在看法。32.3%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缺乏进修机会,29.1%感觉考核机制不合理,25.5%深感缺乏学术引路人;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大,存在住房困难,对住房政策不满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社会的科学认知、客观评价。

(四)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作为高校基层群体的青年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体力透支,教学、科研、管理和家庭等多重压力造成精神紧张等因素使这一群体身心健康状况堪忧。这一群体由于自身重视不够和多方面的因素,缺乏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少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导致体质下降或出现亚健康状态等,68%的青年教师经常有失眠焦虑、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视觉功能紊乱等症状。

(五)政治参与意愿强烈

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能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高校和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民主管理抱有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意愿凸显,一部分近些年已相继担任高校中高层领导,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队伍的主体。据统计,75.5%的青年教师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10.8%的青年教师对参与学校管理不感兴趣。从参政议政的渠道来看,25.8%的青年教师认为有较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74.2%的认为不够畅通或完全不畅通。通过对比分析,存在意愿与渠道两相背离,一些青年教师不得不通过微信、微博、博客、qq群等新媒体平台表达对时政问题和涉及自身利益的认识。调查还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生价值等方面要求不严;个别青年教师政治敏锐性不强,社会责任感不高,对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科学认知、客观评价,时有偏激情绪。

(六)开拓进取意识强

47%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位),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勇于探索,敢于打破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83%的高校青年教师热衷时事探讨、学术交流,具有主人翁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以社会、民族和国家大事参与者的姿态活跃在校园中,积极为学校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探索前沿科技,抢占知识制高点,成为高校教学、科研骨干,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思想灌输特征凸显

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交叉集合体,思想敏锐,思维活跃,对社会思潮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颇强的引领示范作用。重视实现、体现自我尊严与自我价值,重视维护自我权利。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得不到有效伸张时,既不会如常见的社会弱势群体选择沉默,更不会运用偏激或极端的行为表达方式,往往以迂回或以退为进的方式,通过自我暴露或自我鸣冤的方式把各种不满表达出来。有的青年教师利用课堂或讲座,有意或无意宣泄自我价值,或牢骚满腹对社会不满,或慷慨激昂表达自我价值、自我主张。据调研,60%以上的受访者在课堂或讲座上会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超过40%的受访者“会告诉学生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消极的社会认知态度结合独特的价值观输出方式,虽然对青年教师自身利益实现作用不大,有时势必会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较大影响。

(八)急功近利心理凸显

高校的不少青年教师挣扎在学术界的边缘,依然成为教育圈的弱势群体,尤其在工作上面临科研经费不足、职务晋升困难和教学科研配套服务缺乏保障等问题时,表现出了突出的压力和困扰[5],期待能有大的改观。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待遇与职称、学历紧密挂钩,为确保事业发展,青年教師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跑课题和论文,攻读高一级学历学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教学和教书育人。通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风、考试质量评估调研,有21%的青年教师备课不认真、教案不规范,26.2%青年教师不按照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抓重点、抓难点;33.7%青年教师不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工作敷衍,教学质量难保证,不良教风带坏学风,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对青年教师的浸染不容忽视。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完善和追名逐利、物欲横流、个体利益失范的情况下,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改变,权力和金钱取代知识与道德成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这就导致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免有误差,一些社会上负面的东西固化。青年教师表现出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从理性主义传统向经济主义传统转化的趋势,以及价值主体自我、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实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正是市场经济双重效应的直接反映[6]。有的青年教师既认可集体价值,也崇尚个人价值合理实现,当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实现时,往往难以把握好集体与个体、国家与个体以及集体观念与主体意识的辩证关系,无论是价值观念、价值判断,还是价值行为选择均呈矛盾性。当前,许多高校为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惜一切代价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才,一些青年教师凭借高学历而求职发展,同时一些青年教师看到所在高校地处边远、待遇偏低、信息闭塞,就到经济发达地区谋发展,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影响到边远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稳定。

(二)高校自身因素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高校各级党政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支持、科学引导。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批专门性、学术性人才充实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高校往往高度重视应聘者教学能力、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同时在制订学校考核考评制度上,重业务素质轻思想政治素质,往往忽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长效体制机制建设,在提升物质利益和培养业务能力上重视不够、关心不够,深入调查研究青年教师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力度不够,培养与发展优秀分子入党的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方法、手段单一、简单化等。

(三)个人自身因素

青年教师成长在物质条件逐步丰盈的改革开放年代,缺乏老一辈教师丰富的社会阅历、艰苦奋斗的磨炼。市场经济环境下,有的缺乏科学正确的认知,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往往容易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忽视其他更加有力的高远的价值目标与事业追求。在有的高校地处边远、信息闭塞和住房条件差、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上往往萌生抵触、失落等情绪,在岗位上见异思迁,造成有的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不坚定、价值取向功利化、奉献与索取错位等,有的青年教师具有多重人格。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这为年轻干部也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思想开放、眼界开阔、朝气蓬勃的人生阶段,应具备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闯敢拼的气质特征。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人生阅历各异,有的青年教师虽具有高学历但不能直面艰难困苦,缺乏艰苦创业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历史经验表明,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才能创造机遇,有所成就。如若一个人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即使环境再好,也只会坐失机遇,碌碌无为终其一生。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青年教师只有培养并保持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品质,才能担当大任、成就未来。无数经验证明,不奋斗不可能成才成事,但奋斗没有不艰苦的。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三

;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境内四所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自我认知、专业能力自我认知、所在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与管理状况、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四个维度深入调研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培养与发展   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的数量不断激增,高职青年教师己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而高职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问题也已经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现状而言,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帮助其迅速成长为各自专业岗位上的合格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现状,笔者对目前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对陕西省境内的4所高职院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随机抽取,共抽取青年教师118名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答卷回收率为100%,缺失率为0。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5个方面。第二部分调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现状,包括:职业道德自我认知、专业能力自我认知、所在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与管理状况、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4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师德为先。高职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工作中,要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放在首位。笔者首先就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1.02%的受访教师认为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一般,3.39%的受访教师认为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较差,仅有35.5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良好。这说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目前整体的职业道德现状还急需改善。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整体状况一般,甚至还存在个别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源自多个方面,首先这与当代青年教师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冲击着青年教师的道德堡垒,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难免发生方向性的偏差。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偏重于教学、科研等专业能力的发展,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此外,部分青年教师不注重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常常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二)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的自我认知情况及分析

在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自我认知方面,笔者首先对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自我评价问卷。结果发现,只有13.56%的受访高职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对前沿研究了解比较深入,而有61.0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对专业前沿了解不够,另有17.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一般,还有待提高。这组数据表明,高职青年教师的整体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现状并不容乐观,必须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强和提升。青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且对专业发展前沿了解深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其次,笔者又对高职青年教师对于举办公开课的态度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3.39%的受访青年教师喜欢上公开课,认为可以从中得到锻炼,而有近一半的青年教师对公开课的态度不是非常端正,有40.68%的受访教师对公开课持无所谓的态度,并为对公开课做充分的准备,和平时上课差不多,另有5.93%的受访者不喜欢挑战上公开课,害怕失败。公开课是展示教师的最高教学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对日常教学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任何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都需要教师前期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和反复打磨,公开课前期准备和课堂展示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部分青年教师对公开课持有的不积极态度会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院校现行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与管理状况问卷结果及分析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并结合青年教师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而笔者就所在院校现行的青年教师教师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状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仅有5.08%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所在院校的现行青年教师教师培训制度非常完善,22.88%的人认为完善,而有49.15%的受访者认为是所在院校现行的青年教师教师培训制度比较完善,还存在一定的問题和缺陷,另有19.49%和3.39%的受访教师认为现行的青年教师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或者很不完善。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笔者还就高职青年教师所在的院校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仅有25.42%的高职青年教师是与学校一起制定,而有27.12%的受访教师独立完成,26.27%的受访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由学校来决策,甚至有21.19%的受访教师不清楚如何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应由教师与学校,在对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共同制定和完成。上述的数据结果表明,许多高职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问题不够重视,这不利于高职青年教师与所在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职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问卷结果及分析

影响高职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笔者在对影响高职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的三个因素进行问卷时,结果发现,影响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前三位的分别是:1.缺乏成熟完善的教研合作团队(59.32%);2.缺少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51.69%);3.学校教学和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38.98%)。从这组数据结果我们首先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教研合作团队建设方面存在团队较少,已有团队也不成熟和完善,使青年教师无法在团队中进步和成长;其次,青年教师获得的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這会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多与外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无法在工作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最后,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短缺等因素导致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配套设施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

青年教师的生活问题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笔者就青年教师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2,37%的受访青年教师认为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子女的照顾问题,39.83%的受访教师认为是经济收入偏低,而把住房条件差、婚姻恋爱和赡养老人等问题看成是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的受访者各占5.93%。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除了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外,还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这让许多青年教师身心俱疲,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青年教师的家庭生活、经济收入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从学校层面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层面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好各类生活问题和困难。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首先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待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有待深入、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在调研中我们同时还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的制度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培养制度和培养措施不够健全和完善,培训、培养的组织和规划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青年教师个人、学校管理层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职教育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专项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y1706;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四

;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独辟蹊径,致力于通过调查研究青年教师的现状,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实需求与目前困境出发,分析其内涵与逻辑起点,提出实现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改革策略和成长新路径,探索一条适合当地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并服务区域经济的全新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师专业化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是我国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青年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因此,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旨在为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实践办法,对于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内涵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个体成为教师后,在整个从教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成长和逐渐转变优化,使其成为专业化教师的整个成长过程。其内涵包括专业化精神、职业道德、教学反思和教学组织等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内涵是指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培训,逐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自身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融合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求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应有的素质,又要求具备雄厚的在实际工作场所的实践经验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和壮大,不但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也在连年壮大,尤其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但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来说,自身有很多优势。比如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勇于创新,敢于改革等。

然而,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综合来看,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

一是青年教师职前教育不符合高职教师的职业性需求。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和专业培养,缺乏系统的课堂教学训练以及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规范训练。

二是缺乏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与能力,缺少职业规划,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在课堂活动的掌控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以及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经验上明显不足。其次,教育教学能力也亟需提高,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而且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不大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整体构建,往往体现为零星的看法和片面的理解。

三是专业化青年教师数量、质量与迅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不匹配。目前,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与服务能力培养不均衡。在知识结构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师除了具备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和专业理论实践知识外,还要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以及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无论是引进普通高校教师还是师范类高校教师,教师实践能力与职业性知识相对缺失,都不利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均衡发展。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以教学生学会做人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青年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品质素养的提高,不断优化和提升自己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阳光的心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以此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说,品质素养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第一要务,是一项前提性的任务。鼓励年轻教师坚持不懈、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各项教育法规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体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必须科学,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达到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性、交互性、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提高专业技能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水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将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能有效解决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失衡和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校企联手共育“双师”团队。依托校企共建的平台,帮助教师获取以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为主、专业匹配、国内外行业企业普遍认可的高级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双师”素质,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二是校企联姻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借鉴德国“双元制”,落实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或短期工作,提高教师的专業能力、实践环节教学能力和应用性科研能力。三是校企联合规划建设青年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密切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切实做到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四)丰富课程改革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课程改革实施能力

首先,提升教师课程改革适应能力,要以专业对接、师生对接、校企对接。专业对接是同行间共同研究探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最新问题。师生对接,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施教群体的需求。校企对接,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其次,以示范引领提升课程改革探究能力。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求教师采取由简到繁、分层推进的做法,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教师提升课程改革探究能力。还有,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专业带头人示范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在操作上可以先要求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率先实施课程改革,通过举办公开课、说课等活动先行示范。然后要求教师多上实验课、多听观摩课、多看示范课,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教学技巧,提升自身的课程实施能力。最后,开展课程改革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自我升华能力。

(五)加强示范引领和校本研究,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科研,科研是现代教师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学校可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发现问题能力、理论思考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参加有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培训班,拓宽视野、提高教科研水平。

学校领导应示范引领,带头参与教学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育专家。学校领导的示范引领,可以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应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技术和能力,校本研究在课程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加强示范引领和校本研究,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新时代,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教师标准,并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而言,重新思考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在挑战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是其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五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如何制定中青年培养计划?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名度较高的名师,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学校“”期间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措施

1、组织管理。成立“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担任。

2、经费保障。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

3、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

4、打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环境。办好“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教研”等系列活动。

5、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凡符合名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即作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

三、活动计划

1、组织学科教研

学校开展由名师培养对象组织的“自学-导学-练学”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引导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体现课堂教学参与、互动、探究、体验等四要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开展“一帮一”活动,名师、学科带头人每人帮扶青年教师1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活动、有效果,其表现作为名师考核重要一项。

4、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各学科名教师本学期进行一次献课活动,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校的校研之风。通过说课、评课,以座谈、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交流互动,达到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目标。

5、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认真反思,积极总结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要求是教师必须学会反思,通过反思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经过深入思考,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无疑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要求教师每学年撰写教学论文一篇,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借助论文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展示成果,形成向全镇教学改革辐射与推广的经验。

6、积极参加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

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要立足本学科,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参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名师、骨干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勇于牵头,每人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案例研究,推动教研活动健康高效地开展。

7、同课异构研究。此项活动是由相同学科的培养对象就同样的教学内容先独立备课,然后上课、研讨,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差距,还能将研讨推向深入。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职员工的团结奋斗,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让教师不断提升能力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名师的产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名师战略”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为小五台小学教育明天的辉煌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市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名师,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二、名师培养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名师培养对象分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三个层次。

(一)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即具备合格学历),并能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继续教育。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具备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教学。

4、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校、区、市的教研活动和教学课题研究,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

5、工作量饱满,自20xx年9月以来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量符合有关规定。

6、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的教龄。

(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基础理论知识,精通本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对校内的广大教师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3、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市、区县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优良。

4、具有参加教育教学科研的热情和能力,有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5、年龄在五十五周岁以下。

6、具有高级教师职称。

(三)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有所教学科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自学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

3、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教学效果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

4、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5、是市级学科带头人或“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

三、主要措施

1、组织管理。学校成立“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教育、教学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人员组成名单另定)。其日常工作由教科研室负责。

2、经费保障。设立名师培养与科研补助经费,专款专用。用于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经费使用办法和标准另定)。

3、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

4、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园环境,继续开展“金中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

5、建立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度。

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凡符合名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即作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在第一次确认工作之后,今后对未列入培养对象的申请者每学年确认一次。

6、对名师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

2页,当前第112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六

;

摘 要:文章主要结合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并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以及师资培训状况的调研中,提出了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做好学校文化的有效构建,建设高水平中青年教师专职队伍,促进民办高校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

21世纪的今天,教育作为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基础力量,对于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在高校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阶段,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对于如何做好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发展始终是民办高校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本文主要以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为例,对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与学校文化做出了具体的探讨和总结。

1 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民办高校近些年来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教育发展进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民办高校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凸显各种矛盾,同样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往往有着多种问题。

对于我国民办高校而言,办学过程,往往存在多种类型。不仅仅是本科文凭颁发的高校以及专科文凭颁发的高校。同时也存在普通民办自考本科的一些学校,函授和置业培训形式同样也是一种民办高校,并综合反映了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情况。

教师的职业相对特殊,教师不仅仅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精神,同时也要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精神的体现,往往是做好敬业奉献精神和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而专业知识的体现,往往是做好学科专业知识的具备,并掌握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测试,不仅仅是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现阶段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更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化人才市场培养目标的分析过程,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和教育创新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2 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稳定性不佳

在民办高校初期的创建而言,老教师占70%,而中青年教师仅仅占30%。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这个比例在发生变化,由于目前广东省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居多,这部分教师队伍不稳定,主要是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公办教师的待遇差别大,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很多,公办院校教师的退休工资和职称挂钩,而民办高校教师养老金是参照企业执行。很多年轻教师会以民办高校为跳板,流动到公办院校或报考公务员或进入大型企业,选择前两种的情况比较多。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上。从年龄结构看,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部分比例达到了60以上,教师主要是从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也聘请一部分退休的高职称教师,应届毕业生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从教经验,没有职称,退休人员年龄偏大,无法胜任专业带头人的工作,整个教室队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从职称结构来看,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为初级职称或中级职称,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很小。从学历结构来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较少,大多数为在职研究生,学术理论基础薄弱,难以职称今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三)不健全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现代化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更要提高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教师队伍管理往往需要有着科学的制度规定。基于外部体制的发展而言,民办高校的主管机构设置不明确,在民办高校教师的体系评价阶段,难以实现学校管理体制的健全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根本上提高。课程体制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统一性的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师德建设忽略,教师业务成长受到限制

通过和中青年老师进行座谈,民办高校对于课堂的学科教育有着极大的重视,往往将隐性课程直接忽略,这种隐性课程也即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职业精神的基本体现,难以实现青年专职教师责任心的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教师,缺乏主人意识,不仅仅对于高校民办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同时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教师业务的发展,主要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有效积累,而学术氛围中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探讨,往往需要结合自学交流的形式,将自身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阶段,缺乏对教师的职后培训,以至于各种问题的存在,难以做好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校园文化难以独特性的构建,教师队伍同样也有着不合理的设置,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缺乏,对于民办高校教师业务的根本成长有着一定的限制。

因此,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有着不稳定的教师的队伍,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也有着不合理的分布,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同样也缺乏完善性,师风师德建设难以加强,教师实际的业务成长受到根本上的限制。而做好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就要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建设和发展。

3 关于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学校文化的创新

知识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引导者,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而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要结合高校内外部环境,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从当前教育的形式主流进行分析,实现师德师风的完善,将自身学术水平提高。而高校更要实现自身学校文化的创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1)优化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就要将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府通过对民办学校发展有利的师资政策制定,将教师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率实现,进而提高整体教育的水平。我国教育法律完整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法律的角度,对民办高校教师中的权益基本确定。在民办高校立法的保证过程,加强民办高校的宏观管理,结合扶持和政策的形式,做好教师职称的评聘,并推动现代化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根本建设和发展。

结合社会舆论的基本知道,对民办高校社会中的地位综合提升,注重教师队伍的根本建设和发展。通过采取先进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优势,对办学条件和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对民办高校健康的社会文化构建,将教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实现教师自身才华的积极展示。

(2)及时转变观念,培养师德

民办高校的领导者,就要将思想观念及时的转变,对合理结构的中青年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一般而言,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往往是有着健全的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就要注重自身素质的积极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阶段,实现企业思路的有效性办学。注重教育思想办学,并逐步形成先进的教育思想,留住高素质青年教师。

通过对教师的各项基本待遇有效性的落实,在民办高校的稳定性发展阶段,做好师德建设的基础发展,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注重教师之间情感的交流,并实现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做好职后教育的制度建设

职后教育制度建设的加强,往往是对教师培训状况的有效分析,在教师培训知识的优化过程,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的制定,做好教师的基础培训,并在学校建设制度的应用中,保证教师有着稳定的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结合制度的形式,对教师培训的提高进行有效保障,落实培训工作。河南民办高校通过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基础培训,并举办研究生课程班,并对教师进行选送课程学习,将教师的学历水平全面提高。

民办高校中青年老师队伍建设阶段,注重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结合民办高校长远的发展目标,不仅仅将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升,同时也注重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广东省民办高校更要成立科研处,基于科研项目的综合分析,加强科研培训,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及时开展科研情况,提升学校科研力量。

(二)学校文化的创新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同样也要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效创新。通过做好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做好中青年教师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并将中青年教师的核心教育价值观认同能力提升。在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阶段,深入社会的调查,建立学术骨干组织,提高学术科研能力以及水平。注重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并在学校文化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民办高校更要做好教学的有效性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提高教师教学改革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特点,完善师资队伍配套管理。

4 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就遵循知识分子工作规律的原则,提倡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性,积极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实现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及时的解决对中青年教师的住房难题。民办高校积极引进高端拔尖人才的,并做好政策上的扶持。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七

;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生活和发展状况是影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关系教育的人本性、关系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本文以上海高校为例,调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字:青年教师;思想;生活;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张,大量青年教师走上了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的第一线,在高校的整体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他们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我国教育的未来。上海市目前有67所高等院校,众多高学历青年入职高校,青年教师人数不断增长。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发展状态与利益诉求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和发展状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对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生活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关注,同时为社会和高校提高青年教师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提供现实依据。

本文以上海市高校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94份,有效率达到78%。问卷共计30题,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政治思想、生活压力、科研教学压力及今后发展的状况。在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分布25~30岁占35.2%,31~35岁占37.2%,36~40岁占27.5%;学历分布硕士55.6%,博士40.7%,博士后3.7%。

1.青年教师政治思想状况。青年教师是否向党组织靠拢,受社会大环境和他们自身对党的认识程度的影响,他们的认识不仅仅是个人的思考,同时也是周围客观环境作用于个人意识的结果。在被调查对象中,92%的青年教师是中共党员,认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憧憬共产主义”是主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向往民主与自由”;18.2%认为“追求财富、权利和地位的实现”也是占据着主流的思想价值取向。在人们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中,主要有“只注重个人发展,将时事政策为个人服务”、“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大局和全局意识不强”。针对当前的形势,80.8%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2.青年教师的素质、师德建设情况。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有着国外进修和学术交流的背景。现阶段,高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与社会外界的交流在日益增强,高校教师的来源渠道更加多元,海外归国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事业单位人才越来越多进入高校。一名卓越大学教师的必备素质除了工作能力、道德品质、研究能力外,创新素质和待人接物也逐渐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关注和认同。在目前学校教学的师德建设方面,80%认为存在“学术功利化严重”,72.4%存在“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强”。

3.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压力的感受程度。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教学是“生存之道”,科研是“发展之道”,二者孰轻孰重成为争论的热点。新形势下对于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于考核、晋升的压力,科研也成为青年教师一大重头任务。在调研的对象中,有42.4%的人认为自己教学占40%,科研占60%;还有接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时间各占50%。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标准中,“教学”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指标分别得到了90.7%和79.8%的认可率。同时,70.8%的人认为学校晋升职称的标准太严格,现在迫切需要课题、研究经费,需要发表科研成果,普遍认为减轻工作负担是现阶段亟需的。

4.青年教师的生活住房状况。青年教师的生活住房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年教师的生活质量,并且折射他们对于教师职务或者服务高校的认可度和坚守意愿。22.2%的青年教师居住的房屋是租赁住房,72.2%的青年教师对目前的住房感到不满意。上海的商品房均价居高不下,很多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购房上仍需要父母的支援。

5.对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的感受。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学和科研在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状态将对青年教师自身及学校整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年教师认为对工作有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有激励竞争关系、领导重视与否、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待遇高低。详见图1。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由于不同程度的教师职业稳定、个人爱好和职业理想而选择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在个人职业发展最高目标上,35岁以下的偏向“学者型教师”,35岁以上的偏向“学科带头人”。在对目前的绩效分配方案上,有22.2%感到不满意,在70%的比较满意的人中,仍有50.5%的提出绩效分配需要体现效率,重点向工作一线人员倾斜,要广开言路,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进一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基础,坚定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情操。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强青年教师的团队合作和大局意识的培养。

2.整体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教师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主体,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有很大部分成员是青年教师,他们由于工龄、职称等原因,福利较低,而广大青年教师还面临着住房的巨大压力,子女教育、自身职业发展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缓解青年教师的经济负担,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充分调查了解青年教师的压力源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疏导。高校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等应对青年教师的压力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制度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来解除或帮助他们解除压力。在绩效分配上,积极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体现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4.提高青年教师在重大问题上的参与度,帮助其构建事业发展平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关心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未来发展。青年教师在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更好地传播新的理念给当代的大学生。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事业发展平台的友好建设关系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增加青年教师的参与度,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一定资源环境,帮助和关心青年教师的职业工作,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也需要调整心态,积极融入集体,在学校给予的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上海市青年教师的思想、生活和发展状况的调研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全方位的转型时期,青年教师仍然存在着一些思想上趋利性,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形有困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升素质,更需要高校和社会重视,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八

;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时也在社会服务、知识创新上担任重要责任,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吸收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是优化党员结构队伍,确保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方式。积极在高校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扩大党的影响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本文分析了在高校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困境,并积极探索开展此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

[作者简介]蔡梦婷(1987-),女,汉族,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兼组织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党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大学2018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党建研究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f146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国际化办学程度的逐步提高,其中在大力引进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工作方面走在了前列,对高校来说,这些来自海外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战略高度的层面充分认识到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意义,要高度重视其示范性作用,要把这项工作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联系起来。如何做好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既是高校党组织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所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自党的十六大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的方针以来,全国各条战线,尤其是在高校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领域对发展“高知识群体”入党工作不可谓不重视,也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热情不高。由于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国外,使这些教师远离了国内政治生活,对国内政治生活参与热情不高,对加入党组织之类的党内政治生活缺乏兴趣,甚至对本单位定期开展的学习活动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同时,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队伍中,党员人数偏少,且所占比例偏低,回国后新发展的党员人数不多,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人数也不多,和大学生相比,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明显较低。这就使得在他们当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党建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突。目前,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本土化适应普遍不强,由于异国文化理念对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影响,在其思维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带有明显的国外的特点,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差异比较大。所以,在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渴望能够尽快融入本土环境,同时又希望保留在国外已经潜移默化形成的文化价值取向的思维和为人处事的方式。但是事实上,两者相触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这使得一些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开展上需要很长的一段适应期,有人甚至还会产生某些障碍。所以,这更使得让他们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三)党内政治生活不丰富。开展党内活动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式,具有增进党员感情和集体凝聚力、强化党员责任感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主要是针对普通党员,以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为特定群体而组织的针对性活动次数较少甚至没有。另一方面,针对这一群体的跨学院的党组织活动也较少,党建活动的封闭性与学科割裂、学院割裂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某个基层单位来说,这部分群体人数可能比较少,但是将各个基层单位的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联合起来开展一些党建活动,效果可能就会比较好。

(四)民主党派利益导向明显。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也是民主党派较为集中的地方。部分教师会认为,民主党派的同志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加入民主党派可以提升社会关注度,进步较快。当涉及个人利益时,在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之间,同等条件下往往会倾向于后者。部分老教授、研究生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政治取向上也会有所体现,导师是民主党派,其课题组内助手、学生也大多会加入相同的民主党派,在这个方面,凸显了党工作的薄弱点。另外,民主党派的发展程序比较简单,考察时间短,相对而言,加入民主党派更为便捷。

(五)思想政治考核缺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高校在办学规模及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干部制度改革还缺乏完善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黨员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削弱,例如,在职称评定工作中,思想政治考核抽象且空洞,考核结果千篇一律。另一方面,中共党员并没有特殊的政治待遇,对共产党员讲义务多,讲权利少,在面对利益分配时,同等条件下往往需要党员奉献谦让。这些也造成了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科研工作中,而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愿望并不强烈。

二、发展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工作的有效途径

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社会转型和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采取新措施、新办法。针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对在高校中发展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工作的途径做出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力和有效领导,将其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形成学校党委负总责,组织部门亲自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头抓,培养联系人协助抓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格局。首先,要健全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体制,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将这项工作与能否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和谐校园、繁荣教育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的数量及在教师中的比例逐年提升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想法。其次,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形成网络化体系。对于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安排一般的培养人,还要有级别相当的党组织负责人亲自参与培养和联系工作。

(二)加强认识,培养认同心理、群策群力。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意义。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群体普遍思想意识比较独立,为了进一步吸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要开展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可党组织的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参观、学习等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将党组织的价值观念、方针政策、优良传统等理念向教师介绍,同时,让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探讨,做到入脑入心。另外,还要将党组织文化在学校中广泛宣传,以从众心理,让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在舆论下,逐步形成和党员一致的心理行为。同时,发展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工作,并不是凭借党组织一己之力就能够顺利完成的,还需要发挥广大党员的优势,要提高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全体党员对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增强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例如,可以将师德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学校传统活动定期开展,以打造共同进步、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对方情况,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群体可能就会在同优秀党员的交流中,提高了认识,在思想上能够对党组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这样以点带面,促进工作的开展。

(三)固本强基,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教师党支部是高校教师党员成长的主阵地,是带领教师党员做好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战斗堡垒。从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方面来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专任教师兼职的,是学术、科研骨干,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忙,对党支部工作投入不足。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主动性差,接受汇报多,思想交流少,有的党总支、党支部不能深入实际中去了解专任教师的思想状况及要求,对教师关心、引导不够,使专任教师中一些积极分子感到党组织对他们不关心、不重视①。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层面,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积极探索以科研团队或者课题组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这种新的模式,以科研团队或者课题组为单位的党组织模式将会按照教师所在学科专业方向进行划分,依托单个或多个科研团队或课题组建立党支部,支部书记由教学、科研的党员负责人担任,起到“政治导师”的作用,在业务上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在政治上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引导和掌握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情况。这样一来,党支部成员不仅能够在学术上相互探讨沟通,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还能够围绕课题组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开展具有特色的党支部活动。这也将会对尚未入党的高层次海归青年教师产生直接的影响,让课题组内的党员“领着跑”。他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了解党组织和党员同志,学习身边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逐步实现政治认同的过渡,从而将会在今后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基层党支部书记应该要直接与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层党支部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党支部活动,引领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将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四)增强活力,开展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党建活动。可以努力探索适合高层次海归青年教师自身特点的党建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在党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要力戒党建活动的空洞化、形式化和表面化。此类党建活动应该形式活泼新颖,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贴近高层次海归青年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对党建活动的宣传工作要因势利导,不能传统刻板。传统的入党培训教育方式对他们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创新培养教育方式。要充分考虑高层次海归青年教师的职业特点,把党的工作和他们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要不断增强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对党的认同感与亲和力,逐步把他们聚集到党组织的周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多了解、多关心、多帮助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从他们的个体成长以及组织发展的角度为其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组织的建设、活动的开展以及积极有效的宣传,借以凝聚高层次海归青年教师,从而积极发挥他们在党建工作中的正能量作用。

在新形势下做好在高学历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關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提高党的威望、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改善党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领导质量的战略任务。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高深学术造诣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党员队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注释]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九

;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媒体助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微传播工具、微文化产品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人们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群体,互联网对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网络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获取信息、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等;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也在网上流行,容易造成青年教师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误解,冲击和淡化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价值观。尤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所谓“人权”“民主”“网络自由”等,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政治攻击和意识形态渗透;境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以所谓学术交流为掩护,插手炒作涉及高校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推销其西方政治和价值观念等。

2013年5月,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要求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争夺的主阵地,更是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给高校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语境特点,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媒介平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广泛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在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入脑入心上想办法,在“有用”“有趣”和“有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状况调研

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超过86万人,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课题组以北京科技大学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目前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包括从事教学、教辅、管理、服务等岗位)共2,710人,教师党员比例为62.5%,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556人,占教师总数的57.4%。课题组设计《高校教师使用新媒体状况调查问卷》,面向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其中,性别方面:男性占52%,女性占48%;年龄分布方面:30岁及以下占35.8%,31岁~35岁的占32.9%,36岁~40岁的占15.9%,41岁~45岁的占15.3%;学历方面:博士研究生占33.3%,硕士研究生占47.5%,本科及以下占19.2%;专业技术职务方面:正高级职称占9.1%,副高级职称占24.2%,中级职称占38.8%,初级占27.9%;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91.7%,群众占6.7%,民主党派占1.6%。课题组重点对学校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状况,以及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师思想理论教育途径进行了调查。

1.青年教师每天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很高。调查显示:目前学校青年教师中使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普及率非常高,并且每天使用时间也比较长。青年教师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大于2小时的占58%,1小时~2小时的占21.2%,30分钟~60分钟的占17.5%。同时,青年教师每天使用手机媒体时间大于60分钟的占40.9%,30分钟~60分钟的占27.9%,15分钟~30分钟的占21.2%。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新媒体已经完全融入教师的生活中,成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研究活动、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工具。

2.青年教师关注学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调查显示:学校青年教师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比较关注学校官方新媒体所发布的相关信息,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师了解学校情况的一种重要渠道。但是,也有超过40%的教师对学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太关注。其中,教师关注学校专题教育网站情况:68%的浏览过,32%的没有浏览过。教师接收学校手机报情况:46.7%的接收过,53.3%的没有接收过。教师关注学校人人网官方主页情况:52.7%的关注过,47.3%的没有关注过。教师关注学校新浪官方微博情况:54.7%的关注过,45.3%的没有关注过。教师关注学校/学院官方微信平台情况:56%的关注过,44%的没有关注过。同时,通过调研也发现,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方式,如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同事朋友间交流以及印发相关纸质材料等方式仍然是教师获取学校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可忽视。调查发现,教师获取学校相关信息的渠道,通过校园网络途径占62.7%;通过开会方式的占56.7%;通过与同事朋友交流的方式占40.7%;通过阅读纸质材料14.7%;通过电子邮件方式22%。这也说明,目前传统的宣传教育途径仍然在信息发布、学习教育、观点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方式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教师群体,它与传统方式应该相互补充,以达到全员覆盖、多重覆盖的目标。

3.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用途很广泛。调查显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日常与同事、学生、朋友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每天进行网上交流的占20.8%,经常交流的占38%(见图1)。并且,青年教师在微博、微信中交流对象是亲朋好友的占48%,同事的占29.3%,学生的占18%(见图2)。网上交流作为高校师生传统面对面开展思想交流方式的拓展和补充,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师获取校内外信息的重要渠道。青年教师使用微博、微信主要用于浏览动态、了解信息的占85.3%;关注好友、网上交流的占56.7%;表达观点或更新状态的占33.3%(见图3)。同时,调查也反映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不会简单地被网上言论和舆情所影响。他们针对网络意见领袖发表的言论,有自己的思考,懂得辨析真假的占61.3%;凑热闹,看看而已的占22.1%;深受影响,经常转发的仅占4.6%;不关注的占12%。

4.青年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显示:教师对参加思想理论学习和活动的态度,能够积极参加的占71%,当时间发生冲突时请假的占13%,认为思想理论学习可参加可不参加的占9%,表示没有兴趣、不愿参加的仅占7%。教师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络、媒体渠道占47%,其次是通过党校学习和培训的占31%,通过报刊书籍的占22%。关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认为通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的占51.3%,发放宣传材料的占35.3%,通过微信平台的占34%,党校培训的占32.7%,社会实践的占27.3%,辅导报告的占26.7%,专题网站的占25.3%,党支部学习的占22.7%,视频宣传的占14.7%,在线学习的占13.3%,人人网站的占8.7%,微博平台的占8%。调查说明: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途径依旧很重要,要继续加强并不断改善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同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也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也是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理论宣传教育需要拓展的重要阵地。

调查研究结论

1.高校青年教师对新媒体的依存度非常高。目前,互联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及终端设备已经充分融入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微文化和微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新常态的重要形式,每个人都要面对信息的海量性与文化的微传播性。新媒体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机制,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近六成的青年教师每天都要花超过2小时的时间使用互联网,四成的教师每天用在手机媒体的时间超过1小时。新媒体(门户网站、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已经成为他们日常获取学校相关信息、师生朋友思想交流、发表各种思想观点、开展组织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2.部分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太关注。随着高校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当时间与精力发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放弃。青年教师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内容并不是十分关注,近40%的青年教师对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上面的信息没有给予关注,不太感兴趣。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条件,根据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变化特点,找准思想理论宣传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拓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相关建议

1.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随着 3g、4g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步成为广大教师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主动占领以手机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地,正确引导教师党员对校园新媒体的使用,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以生动活泼的新媒体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感染力。研究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群等方式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手机网络推送手机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研究探索运用社交网站、校园网群等新的方式营造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社区成为了解青年教师情况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2.发挥新旧媒体融合的综合宣传教育优势。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如专题会议、学习资料、党校培训等方式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传统的媒体途径与新媒体将共同发挥传播渠道作用,两种信息传播方式互为补充,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新旧媒体融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不断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青年教师思想特点、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新媒体传播规律,并且与传统宣传教育方法进行有效结合,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高校教师思想理论教育途径,不断扩大教师思想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行为的目标。

教育形式要为教育内容服务,高校要坚持“青年教师在哪里,传播平台就在哪里,宣传教育就在哪里”,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校园哪里青年教师思想最活跃,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哪里聚集青年教师的人气最旺,思想政治工作就影响到哪里;哪里青年教师矛盾最复杂,思想政治工作就发挥作用到哪里;青年教师转移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高校应不断结合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研究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变化特点,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充分运用影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积极搭建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增强对青年教师思想理论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篇十

;

[摘 要]正确认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及生活现状,并不断改进相关工作,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学、科研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较深入地解读和剖析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及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 调查研究

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

正确认识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及生活现状,并不断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业务能力和生活现状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引导青年教师健康发展,北京化工大学对4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折射出高校青年教师的部分现状及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情况。下面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采取无记名问卷调研的方式,以北京化工大学45岁以下在职专任教师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问卷426份,回收率94.04%,有效率100%。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4.46%,女性占45.54%。其中正高级职称占12.24%,副高级职称占34.44%,中级和初级职称占53.32%;在基层学术组织类型上,教学科研并重型占52.18%,教学为主型占23.27%,科研为主型占16.62%,工程为主型占1.02%,教辅占6.91%,这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是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政治上可靠,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党员比例接近70%。调查显示,82.55%的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信心,83.53%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表示满意。青年教师能够主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其中48.81%的青年教师每年内能够参加3次以上时事政治理论学习,34.52%能够参加1-2次学习。

二是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年教师整体自我评价中,对“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热爱教师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科研水平高”三个方面认可度均超过90%。对“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业务精湛,教学水平高”“谦虚谨慎,维护其他同事尊严”“社会公德意识”等5个方面认可度超过80%,这说明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具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进取心的群体。有89.69%的青年教师表示较愿意参与讨论学校发展及自身利益,有56.57%的青年教师选择“学校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最看重的事项”,这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关心学校发展,能够做到把自身的成长融入学校发展中。

三是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对教学、学生培养和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81.43%的青年教师热爱或比较喜欢教师工作;91.25%的青年教师享受或比较享受教学过程,并有成就感;84.09%的教师每次课或每学期都会更新和完善教案;54%的青年教师备课时间超过教学时间两倍以上。在课堂教学中,88.64%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对大学生开展基本素质引导和教育超过3次,58.91%的青年教师每个学期对不少于10人次的学生进行深度辅导与谈心或学业辅导,79.60%的青年教师一年中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少于两次,91.56%的教师每次上课都注意着装和仪表。

四是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中博士占57.75%,硕士占30.04%,海外留学归国、毕业于985院校或者211院校的占78.81%,他们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大,个人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科研潜质。在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77.61%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教学团队能合作较好或团结协作,43.11%的教学和科研团队能每月举办两次及两次以上教学研究活动,这说明学校多数教学团队状况较好,能够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科研工作中,57.11%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科研团队合作紧密,且39.90%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成绩得益于科研团队。

(二)青年教师中存在的个别现象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普遍较好,但对于少数青年教师思想上存在的个别现象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是政治意识有淡化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调查显示,有15.45%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说不清和信心不足的态度,甚至产生怀疑,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青年教师党员在对待身边的非党员教师入党态度上,49.68%选择随其自然,而且有8.33%的党员建议身边的非党员加入民主党派,在非党员青年教师中,渴望入党的比例仅有39.57%,不太渴望及不想入党的青年教师达到26.62%,这说明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在政治学习中,有16.67%的青年教师从来不参加政治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

二是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现象。在“青年教师最看重的事项”的调查中,“个人成长”排在第二位,占48.36%,这说明青年教师更加务实,也注重个人利益;“关心学生发展”排在第三位,比例仅有28.17%,这说明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关注度不够高;“国家兴衰”排在了第四位。另外在整体自我评价中,有6.22%的青年教师对“爱党爱国”方面持一般或者不认可的态度,这说明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关注国家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16.79%的青年教师对“社会公德意识强,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持一般或者不认可的态度。

三是少部分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低,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中,有3.54%的青年教师认为师德建设没有或很没有必要,在青年教师自我评价情况中,9.07%和10.98%的青年教师对“热爱教师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和“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方面持一般和不认可的态度,这说明少部分青年教师师德意识淡薄,需要帮助其树立和加强师德意识。9.76%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工作“待遇一般,无法实现个人价值”,上进心不足;3.25%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过程枯燥”或者“没有成就感”,这部分青年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培训及教育心理的疏导。

四是青年教师面临工作和生活压力大。38.05%的教师认为聘期内最难完成的是科研到款额,36.34%的教师认为论文数量难以完成,两者合计为74.39%,这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科研成果不够突出。青年教师经常感到身体不适的现象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焦虑烦躁、头晕头痛和失眠,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出现的状况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情绪低落、易紧张和遇事爱生气,这些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和生活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三)青年教师思想现状成因分析

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年教师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青年教师面对收入反差,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不能潜心于教学和科研。其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青年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更为开放、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中,泥沙俱下,各式各样的言论和思想对青年教师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高校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对青年教师个人修养、师德形象等缺乏切实可行的约束与规范,使部分青年教师对道德美德、师德师风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其次,很多高校更多的是强调制度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调查显示,有28.09%的青年教师认为基层党组织对其关注度为一般,甚至有7.02%的人认为不被基层党组织关注。在面对压力时,青年教师主要通过自我排解舒缓压力(占44.74%),向家人倾诉(占35.52%),而通过向组织倾诉疏减压力的青年教师只占4.16%。

三是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决定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首先,当前高校在吸收高层次人才时,优先考虑杰出的留学归国人员,这些青年教师在接受国外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其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对他们开展想政治教育时,他们往往会抱以消极的态度。再次,青年教师不仅承受着科研教学、学历提高、职称晋升等种种压力,还担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可谓“压力山大”。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生活主要压力方面,依次是住房(占54.46%)、经济收入低(占49.53%)、工作压力(占40.85%)、子女成长与发展(占38.03%),根据以上数据并参考马斯洛生存层次模型,可以看到青年教师关注点尚处在 “安全上的需求”,属于基本生存层面。基本需要不能很好的得到满足,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阻力。

三、对策和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在专业上大力培养、在生活上多方关心,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通过教育、激励形成合力,着力从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业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影响青年教师,形成提高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体系。

“中国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因此,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对青年教师开展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并将其融入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增强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丰富理论教育途径,建立健全以青年教师入职教育、日常教育、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体系,针对国内外形势及热点问题,通过专家报告、座谈研讨、手机报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释疑解惑;还要善于学习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社区、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阵地,构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网络平台,为青年教师学习理论、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提供及时便利的支持,确保教育覆盖面。

(二)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中央和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重要指导性文件,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常态化。高校要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考核、聘任的首要内容;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途径,激励青年教师爱国爱校,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要选树典型,以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党员为旗帜,激励他们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

教师党支部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发挥好联系、团结、引导和教育青年教师的作用,主动关心服务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热情。努力成为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和培养工作,把青年教师队伍中的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及时地吸收到党的队伍中,并且推荐他们到重要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上担当重任。这样既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对其他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更加细致地做好关心和服务青年教师党员的工作,通过对青年教师开展“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