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历史英雄人物的励志故事(模板5篇)

时间:2023-10-02 07:11:39 作者:字海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历史英雄人物的励志故事(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篇一

有条件的年轻朋友们可以时常找一些历史励志故事来看看,那么历史励志故事精选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励志故事精选: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范仲淹的二儿子。虽然范纯仁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及父亲,却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气度。

一代大儒程颐与范纯仁素有交往。一天,程颐去拜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显得十分怀恋自己当宰相的时光。程颐不以为然,直言不讳道:“当年你有很多事情都处理得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程颐解释说:“在你任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惩罚。”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报告多次,你却置之不理。”范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又指出了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事隔多日,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赞叹不已,感慨地说:“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不甘心将自己与范纯仁相提并论,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向皇上进言过?”皇帝命人抬来一个箱子,指着说:“里面全是范相当年进言的奏折。”程颐似信非信地打开那些奏折,这才发现自己前些天所指责范纯仁的事情,其实他早就进言过,只是因某些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罢了。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

范纯仁曾自我总结:“懂得恕人,受之不尽。”恕,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面对他人莫须有的责备,与其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谦卑地认错,往往比桀骜地辩解更加有力。

历史励志故事精选:战争演员

18,美国陆军特级上将潘兴去视察一个炮兵营,观看实弹射击表演。

看着炮弹的炸点都能准确地在目标区炸开了花,潘兴不住颔首,并鼓掌祝贺。没想到,跟炮兵营长有矛盾的一个军官,悄悄向潘兴告密说,营长在造假。

原来,炮兵营的营长虽然非常擅长炮击,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以免影响自己的晋升,他想了个百分之百射中的办法:就是先在目标区预埋炸弹,然后计算出炮弹的速率以及时间差,再引燃炸弹,这样自然就发发炮弹都“命中”目标了,而实际上发射的炮弹都是空弹。

潘兴一听,怒发冲冠,当即就撤了这个营长的职务,并告诉他:“你不适合做军官,而适合做一名演员。战争不是演戏!”为了洗雪耻辱,在次年的美西战争中,这位炮兵营长勇敢冲锋,阵亡了。

此事是美国战争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深深影响了未来的一代名将巴顿。他经常对部下提及此事,告诫他们不要做演员。

因此,巴顿一直以治军严厉著称,训练严酷得有些法西斯。不少士兵牢骚满腹,背后对他议论纷纷。

但是,每次训练,特别是坦克训练,巴顿总亲自参加。坦克的机器运转产生不少热量,呆在坦克里极难受,但巴顿总是和战士一起猫在里面,汗流浃背地完成训练项目。由于巴顿辖下的部队训练有素,成了全美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二战中战绩显赫。

战争是真刀实枪的事,训练绝不可以有任何虚假。如果在训练中充当演员,最终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历史励志故事精选:独目将帅真英雄

刘伯承元帅:挖眼手术不用麻药

1920xx年3月中旬,年轻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经过两天激战,17日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攻克丰都后,刘伯承带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舞着指挥刀,向着敌人冲锋。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

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德国大夫为了缩短他的痛楚时间,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细致地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刘伯承摘眼不打麻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

周纯全上将:带眼伤上战场致失明

辽沈战役前,周纯全担任四野后勤部第二副部长。他在长征途中被弹片打伤的右眼刚做完手术,炎症还没有消退。但为了保证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他带病到冀察热辽地区检查布置后勤供应工作。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右眼最终失明,被战友们戏称为“周瞎子”。

李文清少将:从腿到眼7处伤痕

1932年2月,在鸡公洲十里铺战斗中,时任红3军19团3连连长的李文清左上背中弹在洪湖柳关四医院疗伤,伤未痊愈便归队参加反围剿战斗。在红3军19团与湖北军阀夏斗寅部在瓦庙集7天7夜的浴血激战中,李文清右眼被炮弹皮擦伤,简单包扎后,用左眼继续瞄准射击,指挥战斗。战役刚结束,又投入到与川军刘湘部的反围剿战斗中。李文清的眼伤因为战事频繁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右眼已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最要命的是眼伤引发的头疼,经常伴随着征战南北的李文清,令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至1945年8月,李文清任晋绥边区二军分区司令员时,右眼已完全失明,头疼加剧,还是在贺老总的关心下,他才住进医院治疗眼伤并做了眼球摘除手术。戎马一生的李文清从腿到眼全身上下7处伤痕,解放后被鉴定为二等甲级残废。

周九银少将:右眼负伤仍坚守火线

周九银参加红军后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等职。他作战勇敢,先后两次负伤。在瓦庙集战斗中,红3军与敌人鏖战7昼夜,包围了敌军两个旅,周九银奉命率一个加强排阻击敌人的援兵,他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右眼负伤,仍不离开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周九银右眼负伤致残后,先后任红7师经理处粮秣员、团军需长、供给部主任等职。在长征途中,周九银带领后勤人员多方筹措粮食、布匹,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作出了贡献。

石志本少将:子弹穿过左眼

1933年10月,石志本任红9军25师75团1营营长。在川北反敌六路围攻的一次作战中,敌人一颗子弹从他左眼穿出,使他当即昏倒。75团团长韩东山见他不行了,为他准备了一口棺木,并商量选谁继任营长。他正巧苏醒过来,直叫:“我没死!我还能打仗,不能停我的职!”他的左眼球被摘除后,升任红9军25师75团副团长。

贺庆积少将:攻战5昼夜失去左眼

1940年,津南自卫军调防陕甘宁,称719团,贺庆积任团长。1942年,贺庆积到留守兵团高级研讨班和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组建南下支队第二梯队,贺庆积任第二梯队参谋长兼259旅参谋长,奉命南下。解放战争,贺庆积到了东北,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后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任东满军区23旅旅长。1946年4月,我军攻打长春,由周保中、林枫、陈光指挥。攻城部队分为三路。西路由杨国夫指挥6个团,北路由曹里怀指挥2个团,贺庆积指挥南路3个团,攻击南岭、南关大桥、火车站、市府大楼等。攻城战斗进行了5昼夜,打得十分艰苦,贺庆积靠前指挥,打下了长春,但他也受了伤,失去左眼。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篇二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名人,这些名人身上散发着正能量,我们日常中多加学习名人们这些励志的事迹。历史名人的故事流传至今,我们要把这些事迹留在心中,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英雄人物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篇三

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团政委。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网外面。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剪断了铁丝网。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马上展开。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

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此时,四团已牺牲了20多名战士。侯国忠负伤后,李芳开始组织新一轮进攻。

为了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在进攻之前,李芳大声鼓舞抗联战士:“同志们!今天不炸掉敌人的弹药库决不罢休。否则,我们对不起死去的战友。”说完,重新组织好火力,命令冯连长带领七连战士从左侧进攻,自己带领六连从右侧猛攻。只见李芳端起一挺轻机枪,一边跑一边高喊:“同志们!冲啊!给我狠狠地打!”在抗联四团指战员左右两股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敌人的第三次防守终于被打退了。

李芳带领战士们冲进弹药库,一人扛起一箱弹药,飞快地撤离了弹药库。见李芳等人扛着弹药箱已经安全撤离,在后面负责断后的几名抗联战士,点燃炸药包,迅速撤了出来。

“轰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敌人的弹药库转眼之间变成一片火海。炸完弹药库,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残余敌人,李芳立即组织部队乘胜追击。就在这时,师部向四团发来电报,明确指示:“敌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许恋战,立即转移。”李芳看完电报,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然后,带领战士抬起伤员,扛起武器弹药迅速向山里撤离。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篇四

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眉山县)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翰林侍读等职,死后谥为文忠公。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屡遭贬谪,最远被贬到琼州(今海南岛),为琼州别驾。六十六岁时死于常州。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文章有《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诗有《苏诗编注集成》和《苏诗补注》;词有《东坡词》和《东坡乐府》。

杭州上城地区,有一条小巷,叫惠民巷。北宋以前叫巾子巷。惠民巷的由来,还和苏东坡有关呢!

那是在北宋元佑五年的事。当时苏东坡又到杭州任太守。可是一到杭州,就遇到雨水不调,荒年歉收,加之时疫流行,杭州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求医的穷苦百姓。

且说杭州当时有个大富翁叫金百万,生得五短身材,獐头鼠目,为人刻薄吝啬。他瞅准了疫病蔓延的时机,赶着在巾子巷口开起了个药铺,明为济病,实际上是想大发横财。但贫苦人家买不起他的药,许多人只好在家呻吟等死。金百万眼看药铺生意清淡,眉头一皱,又生一计:吩咐仆人贴出一张告示,说是“为怜贫救人,本铺可以凭保赊药,月息三成。”这一招果然有效,一些贫苦的人,就赶来赊药了。

苏东坡得到时疫蔓延的禀报,急忙骑马到市南坊实地察看。老百姓见是苏太守来了,知道他为官清正,纷纷上前拦住喊道:“苏太守,我们没钱看病,您老救救我们吧!”

苏东坡下马步入人群,逐一探问。当他经过巾子巷口,看到药铺前的告示以后,气得大胡子都翘了起来。

回到衙里,苏东坡将他所见的情况说给继妻王润之听。王润之说:“夫君,这种疾病不知属于何类?”

苏东坡说:“属于湿性,和前些年在黄州所见到的一样。”

王润之说:“那不是可以用‘圣散子’来治吗?”

苏东坡点点头:“药是对症,价也不高,只是杭州人口众多……”

王润之说:“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可以凑足黄金五十两。先开个药坊,施舍‘圣散子’;再去找参寥高僧请教。你看如何?”

苏东坡想了想,觉得也只有这样,说:“这样,全杭州城的百姓都要感谢夫人的。”

王夫人所说的参寥,是苏东坡一个诗友,精通医道。这天,苏东坡去找他商量。一见面,参寥就说:“我已知苏公要来了。”

“你如何知道的?”苏东坡问道。

“昨晚我梦见一块巾子包着一些金子。”

“这梦怎解?”

“巾者长也,金者贵也,想是一个长长的贵人要来了。”

原来苏东坡不但有一撮大胡子,而且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子较长,被人称为苏长公;他的几位挚友也有叫他苏长子的。

苏东坡听后淡淡一笑说:“今日是没有心思和高僧开玩笑了!”接着,他说出了新近时疫蔓延,想办个药局施舍“圣散子”的事,只是深恐财力不济。

参寥想了想,说:“待老僧且去跑一趟,向金百万化化缘看。”

这边,金百万采取赊药的办法之后,引得不少赤贫病人上了当。他面对着赊药加息的借据,正窃窃自喜,忽见一老僧进来,打着稽首,口中喃喃念道:

“老僧参寥,为苏公东坡施舍‘圣散子’之药,特来化缘,望金翁为济贫救病,捐助纹银千两。”

金百万听到要他捐助偌大一笔舍药银子,连忙捂住耳朵,并吩咐仆人将参寥撵出家门。参寥边走边说:“积功德,免病灾;损阴德,有飞祸!”金百万狠狠地朝参寥背后吐了口唾沫。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忙叫仆人搀扶,原来他自己也染上了时疫。

为了早日痊愈,金百万请了个姓钱的医生来看。哪晓得钱医生也看不好他的病。

这一天,他正在床上呻吟。有人告诉他:苏太守在巾子巷开设个惠民药局,向穷苦百姓施舍“圣散子”,十分灵验。他便要仆人到药局去把药方取来。

仆人说:“老爷,这‘圣散子’是成药。药方是苏太守秘藏的,什么人也不传。听说,这药方是苏太守从他的同乡好友——四川峨眉山巢无修那里得来的。苏太守曾指天发誓,决不另传他人。”

金百万听了,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便对仆人说:“那就给我去撮几付成药来吧!”

仆人跑到巾子巷惠民药局,拨开取药的人群,挤到前面,大声说:“我要买十付‘圣散子’治病。”

药房管事人说:“我们这里只管施舍,不卖药。”

仆人又说:“那就施舍给我几付吧。”

管事人说:“苏太守立的规矩,舍药前先要问明病情。再则,此药只舍给穷苦人,不舍给有钱富翁。看你的样子,不象个没钱撮药的……”

仆人的脸一下子红了,只好实说:“这药是我家主人金百万要的。就给七付吧,你行行好。不然,我回去实在交不了差。”

管事的还没碰上过财主老爷求舍药的事,就向医官禀报。医官根据苏东坡事先的关照,问明了病情以后,说:“凡有钱的人求施药,每要一付,须先捐助药局一百两银子。”

仆人回来向金百万一说,金百万想,钱医生给我开的最贵重的药,也不过五十文一帖。这不是明明在敲竹杠吗!但转念一想,只要能救命,也就顾不得银子了。

金百万吃了七付药后,出了许多汗,热度退了不少,感到‘圣散子’确实灵验。他就要仆人再拿银子到惠民药局去换“圣散子”,并关照说:“先问问清楚,再服几付能全愈;银钱不够,再回来取。”

仆人再次来到惠民药局,将情况说明。这时,苏东坡和参寥正在惠民药局监制“圣散子”。得知以后,便对那仆人说:“此药对时疫三付见效。你家老爷已服七付,尚未痊愈,定是意不专、心不诚之故。”

仆人忙申辩说:“这次我家老爷确是诚心服药,最近也没有行什么不善之事。”

苏东坡恼怒了,大声地说:“不得如此狡辩!去告诉你家主人,为何规定穷苦老百姓赊药要加息三成?为何无礼撵走化缘高僧?!这些就是不善之事!不善之事,生于不善之念;不善之念;必产生不善之症。若要病除,一要铲除不善之念,速将贫苦百姓的赊药借据当众焚毁。二要按章再捐银子,愈捐得多,病就愈好得快。否则,病势加重,必死无疑!”

金百万得到仆人的禀报以后,为了救命,不得不件件照办。医官收到银子以后,请示苏东坡。苏东坡说:“有不少病人,远从江干或下城赶来,很不方便。赶快将这些银子配成药,在众安桥和江干各找一处简易房子,设个施药点,也叫‘惠民药局’吧!”

这样一来,杭州城就有了三个“惠民药局”了。许多患病的穷苦人,靠了苏东坡施舍的“圣散子”,得以痊愈。据说,前后救活了好几千人。

因为巾子巷的惠民药局最大,开设的又最早,人们便把巾子巷改称为“惠民巷”了。这也是群众对太守苏东坡为民造福的一种纪念。

历史英雄人物故事篇五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