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逝者生平简历(案例16篇)

时间:2023-10-27 19:30:05 作者:紫薇儿 最热逝者生平简历(案例16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是为了向招聘单位或潜在雇主展示自己的过去经历和能力,以达到获取就业机会的目的。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优秀个人简历案例,供大家参考。

生平简历范文

中国xxx优秀党员、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吴运铎同志于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xxx。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xxx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他是第一届xxx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

吴运铎是我军兵工事业的开拓者。1939年,他和战友们建起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新步枪。

吴运铎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1953年撰写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了500多万册,被译为俄、英、日等多种外国文本,在青年人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吴运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论遇到什么政治风浪,他都始终不渝地坚持xxx人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他为人刚直坦率、光明磊落、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及其子女,从不谋取个人私利,对党内不正之风嫉恶如仇,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

亲人逝者生平简介范文

中国^v^优秀党员、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吴运铎同志于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v^。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历任^v^军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长,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他是第一届^v^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

吴运铎是我军兵工事业的开拓者。1939年,他和战友们建起我军第一个军械修造车间,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新步枪。

吴运铎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1953年撰写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了500多万册,被译为俄、英、日等多种外国文本,在青年人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吴运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论遇到什么政治风浪,他都始终不渝地坚持^v^人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他为人刚直坦率、光明磊落、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及其子女,从不谋取个人私利,对党内不正之风嫉恶如仇,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2012年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v^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2012年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v^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幼年在家就读,因家境贫困,于1946年7月份经他的爷爷介绍到*************杂货店做伙计。指导白老大人在弥留之际还为儿女反复念叨当时的艰辛生活“清水河七十二道脚不干,弯弯曲曲九头山”,生活的艰辛和吃苦精神可见一斑!那时他才13岁,由于为人忠厚,善于学习,于1956年当选市政协代表,并出席了宝鸡市政协代表大会。同年在党对私有制的改造中,企业走向合作化道路,他老人家又任通洞镇杂货店经理,1958年企业又由公私合营过渡到国营,他本人又随之调到*****任会计员;在^v^的年代里,由于工作繁重,老人家积劳成疾,后经多方医治病情得到缓解。1965年5月又调任*****任会计,并经受了^v^的洗礼。1974年4月调到*****任会计工作,1976年元月调*****任会计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1980年3月调县*****联社任会计股长,*****校长等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会计人才,他本人晋升为会计师职称。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v^年退休,1990年至1996年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1997年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v^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v^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

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v^年退休,1990年至1996年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1997年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v^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v^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白老大人晚年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也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白老大人的逝世,使白氏家族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长辈,使邻里乡亲失去了一位好邻居,使子女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常昭子孙,白老大人虽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长存周围的人们和儿女、子孙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们要学习他老人家乐观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学习他老人家宽容、高尚的品格;学习他艰苦朴素、永不言弃的作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谱新章。

白老大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

亲人逝者生平简介范文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岳西公墓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离休干部、^v^党员、辛勤园丁xxx同志。刘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2月23日16时25分在岳西县中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

xxx同志系xxxxx人,生于1927年3月。

早在解放前,刘挺虎同志就参加了社会工作,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在黄羊乡任小学教员;此后,刘老同志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10月至1955年6月先后在陆军战车第一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纵汽艇大队、华东海军后勤部、华东海军皖北土改工作队等单位担任过司机、队员、轮机长等职务;其间荣立过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解放后,因工作需要,他服从组织安排,荣调回到家乡岳西县工作。1955年6月至1956年7月在本县原主簿区当税务员;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年先后在石关小学、天堂中学、岳西中学担任教师;1961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汤池中学担任教师、副教导主任,并于1984年1月加入中国^v^;1986年9月调至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讲师。

自1947年参军作战到^v^年4月光荣离休,刘挺虎同志为革命和人民默默无闻地奋斗了40余年。刘老同志的一生是坎坎坷坷的一生,是风风雨雨的一生,经历了从解放战争、土地改革、^v^直至改革开放几个时期,度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蹉跎岁月。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与社会建设事业中,刘老同志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一贯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工作积极,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教师。在历次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刘老同志都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恪守党的宗旨,坚持党的信念,是一名经得起考验的中国^v^员。40余年来,刘老同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培育新一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xxx同志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作风。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从不铺张浪费;并自觉要求自己的子女,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从不搞特殊化,不给组织找麻烦,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和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他为人廉洁耿直,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为革命工作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体现了一代老党员、老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生平简历范文

今天是4月5号,清明节,我心里满是崇敬的心情,来到了xxx爷爷的陵园,祭奠习老先生。

一进陵园,就看见两位威风凛凛的武警战士守候在习爷爷的陵前。放眼望去,陵园内种满了侧柏、龙柏和火球等多种植物。大道尽头,远远地看见了一块石碑,还没有待我细看,便被爸爸一把拉进了旁边的“xxx生平展馆”。爸爸对疑惑不解的我笑着说:

“想参观习老啊,得先了解老人家的生平。”

听罢,我仔细看了起来,哟!不看不知道,原来习老和我还是老乡呢!我俩老家都是富平县淡村镇的人!有意思!继续往下看:习老打仗也不错,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真厉害!而且差点被敌人害死也始终坚持xxx员原则。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习老的印象又清晰了几分;又佩服了几分;同时又伟然了几分。

走出纪念馆,朝着习老的陵园拾阶而上,到了纪念碑前。几十个花篮迎风而立,每个花篮上的红色条幅无不倾诉者大家对习老这位革命英雄深深的敬意。而被花篮簇拥着地习老的雕像上,习老坐在那里,面带慈祥的微笑,俯视着普天下的芸芸众生。我顺着习老的目光瞧下去,啊!我明白了!习老深情的望着的这片土地,就是诞生了他,养育了他,包容了他,最后又无私接纳了他的土地——富平!这时的习老完完全全是一位归家的游子,可能他也会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吧?当我回过神来,再次凝望习老时,他又以xxx副总理的身份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时的他,真有几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呀!

习老的夫人齐心说过:“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快乐地奋斗了一生的习老,该休息了!

天,有些黑了,怀着别样的心情,我们离开了陵园。

萧何生平简历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

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但是他也帮助吕后,错杀韩信.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显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无疑是个败笔!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其实名人并不比我们的境界高多少,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罢了,也正因为如此,也就足够了。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馀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楚汉争雄》萧何图册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他为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汉五年(公元前202)封为酂候。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司马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逝者生平简介范文安葬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xxx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xxx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xxx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xxx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xxx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xxx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xxx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xxx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xxx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xxx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xxx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xxx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xxx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xxx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xxx。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父辈的希望于此可见;而颜真卿一生.也似乎正是沿着这一既定轨道求真求清。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为唐王朝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颜真卿撰碑往往自云“琅砑颜真卿”,因其祖籍山东琅砑临沂。其父颜惟贞,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判人高第,授衢州参军,历长安尉、太子文学,以草、隶擅名。几乎和父亲一样不幸,三岁的颜真卿也尝到“少孤”的辛酸,由母亲殷氏亲加训导。这种命运的播弄,或许正是发皇才能的砥石。既长,由勤奋与刻苦中磨砺而出的颜真卿,已是“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 (《颜鲁公集行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二十六岁便举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材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地踏上厂仕途。他担任过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和醴泉县尉,于天宝二年(743)诣洛阳,访张旭。

天宝九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官。在此期间当御史吉温出于私怨罗织罪状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景之子)时,颜真卿敢于诤净面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景后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遂视真卿为异己,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即由此而来。

颜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种察微知几的敏感。当安禄山的谋反初露苗头时,真卿就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积储粮草,加以防范。然而每日却与宾客泛舟饮酒,以不问时事为假象,以释安禄山的疑心。平原郡本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时时密探暗察,但终于以为真卿乃一介书生,不再猜疑。喜剧性的结局是,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正当唐玄宗伤心地喟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李平的驰奏,无疑给了玄宗一支兴奋剂,他环视左右,牛是感慨,半是赞许地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在反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壮怀激烈。他迅速从原来三千兵扩充为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一些太守、长史也各以众归。当时堂兄颜杲卿为常山太守(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相与起义,在安禄山后方共讨叛军。河北十七郡归朝廷,安禄山所有仅范阳、卢龙等六郡。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廿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加户部侍郎河北招讨采访使,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大将讨叛贼。其间颜真卿曾指挥平原、清河(郡治在今河北南宫东南)、博平(故址在今山东西部)三郡之师大战反贼,斩敌首万级,生擒一千余,声威益震。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是六肃宗。颜真卿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安禄山利用肃宗调走河北兵力之机,乘虚遣吏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兵围平覃:十月,颜真卿被迫弃郡,渡过黄河.历尽种种险关,在至德二年(757)至凤翔谒帝,诏受宪部(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当时唐王朝秩序大乱,无暇顾及许多,但颜真卿却“绳治如平日”,凡不合制度者,皆鲠直谏言,因而招忌出为刺史。一度入朝为刑部侍郎,后又贬为长史。

代宗宝应元年(762),五十四岁的颜真卿被从四川召回京城,拜户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后又转为尚书右丞。广德二年(764)颜义卿被晋封为鲁郡公,“颜鲁公”之名即由此而来。然而又终因宰相元载构怨,永泰二年(766)又被贬出京。后元载获罪被诛,颜真卿重新人朝为吏部尚书。

颜真卿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为民解困。早在以监察御史出使河、陇时,五原(今蒙古临河东)有冤狱,久久未决,又天旱不雨。当冤案一经颜真卿辨决,竟凑巧下起雨来。民众感其恩德,称这场及时雨为“御史雨”。他在蓬州和抚州等地作地方官时,也曾因救灾恤患、治陂灌田受到民众的称颂。德宗建中元年(780),鲁公已七十一岁。这位声名颇重的四朝元老,由于他的正直,仍不为宰相杨炎、卢杞所容。

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早蓄谋反之意,于建中四年攻陷汝州(今河南临汝)。卢杞因欲报私怨,建议派遣颜真卿前往宣谕劝说,说真卿乃“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颜真卿至许州 (治所今河南许昌)见了李希烈,宣诏旨未毕,逆贼使诸将诟骂鲁公,又令号为养子亲兵千余人拔刃逼胁。然而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只得挥去众人,将鲁公扣作人质。李希烈使出种种手段威胁利诱,甚至在颜真卿的住处庭中掘下土坑,扬言要将他活埋,妄图迫使他就范,为已所用。颜真卿坚贞不屈,严加斥责,他冷笑着对李希烈说:“何必费那么多麻烦,只要借给我一剑,你必睹快事!”李希烈遣人积薪于庭,说:“不能屈节,当焚死!”颜真卿毫不畏惧,径自起身蹈火,倒是李希烈手下的人,拉住了他。李希烈无奈,于贞元元年(785)八月指使阉奴等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龙兴寺中缢杀了颜真卿。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是在沙场、在朝廷的错综斗争中度过的。他以他的全部忠心献给了唐王朝,真正做了一位忠贞清廉的大臣。而另一半是在书斋中度过的,他钻研艺术、文学,酷爱书法,这是他一方宁静的天地。他又自强不息地走向一代书家的峰巅。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1922年出土,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颜真卿除了书法成就之外,还研究过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在现今江西省任抚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并刻石记之——当然,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11、索靖碑。

12、颜真卿的“乞米帖”“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以致颜真卿“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溪山集》)米芾也评其“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的确,“乞米帖”不仅是书法艺术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研读“乞米帖”,可使我们得到双重享受,既领略了颜鲁公书法艺术的真谛,又受到其高风亮节的熏陶。

颜真卿书法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这有几大渊源:

1、是从颜氏系统而来。

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2、是从殷氏系统而来。

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3、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

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

4、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

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

5、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

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有密切联系。沙孟海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以上简略说明了颜真卿书法的几大来源,但并不是说仅有这些来源。颜真卿学王羲之,也学欧阳询、虞世南等等,不再一一细析。他学书多通博贯,不作“奴书”,真正化出雄浑的“自我”来。

逝者生平简介范文博客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叔家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第二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6月,复赴日本。7月,中止学医,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迷茫困顿。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文坛先声。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主战士。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结婚。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

左联盟主。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更多。

家谱里的生平简历范文

在简历里添加多个求职意向的危害性非常大,第一,这样会令简历显得非常杂乱,因为东西多了自然会造成一种杂乱的感受,如果东西少则会显得简单,阅读时也容易找到重心。要是在求职意向里出现文员、资料员、会计、服装设计等多个求职意向,那么招聘者的头都要被你搞大了,你一个人应聘这么多的.岗位做什么?公司每个岗位都是需要招人的,而没有让一个求职者同时去做这么多岗位的事情。

第二,简历求职意向多明显说明求职者不是一个专一的人,兴趣多了那么精力是不是分散了?要想把很多东西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即使你以某几个东西为主某几个东西为辅那也是很难做好主要目标的,因为毕竟你还得花费一些时间到其他地方。

在个人简历里如果出现多个求职意向将对简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求职意向越多那么越显得求职者有本事?也就是说多才多艺的求职者会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事实可不是这样的,在现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当中想让一个人同时干好几类不同的事情,这可是极不现实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只能说明这种公司实力太差了,为什么让一个人去做几个人的事情,还是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所以在简历里没有必要添加多个求职意向而应该专心点,只添加一个求职意向,因为你不可能同时应聘两个岗位,你投简历到文员岗位那么肯定只能是应聘文员的意向,难道在里面再加上应聘工程技术员的意向?这样对于文员岗位有什么意义吗?(制作个人简历一定要选择好个人简历模板,看看下面这个/xiazai/适不适合你吧)。

陆游生平个人简历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品集有:剑南诗稿85卷,老学庵笔记80卷,谓南文集50卷,放翁逸稿2卷。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他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陆游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2岁便能诗文,17岁便有诗名,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陆游的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以后,形成豪放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陆游有七子一女,前妻唐琬,第二任妻子王氏。

陆游的诗,现存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

这一时期的作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长期蛰居故乡山阴,直到他逝世,亦有20年,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这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务,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此外,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130首。同时,陆游也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关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经典唱段著名的有:咏梅,浪迹天涯,闻婢报倍惆怅,如坠深渊惊离魂等。

诗人白居易生平简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任职苏杭。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张九龄生平个人简历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仪凤三年(678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

崭露头角任官唯贤。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被授予校书郎官职。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萌生归乡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军国大权。张九龄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书姚崇,提醒他“远馅躁,进纯厚”。姚崇复书嘉纳其言,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坚持以才取人,整顿吏治。

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追悼父亲生平简历范文优选

wdyt公司工会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同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月××日(农历×月初×)××时05分与世长辞,享年74岁。

首先,我代表公司乡友,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周风琴同志追悼会,我们一起与×××同志作最后的告别。

×××同志,江苏省宿迁市人,出生于1939年5月1日,一生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志是一位聪慧、性格倔强、为人直爽的女性,排行最大,倍受家庭宠爱。1965年与郭卜义结为夫妻并随军,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并生育了三子并成家立业。跟随×××同志,转战南北,从事工程建设。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失,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的情况下,毫无怨言,长年累月跟着单位转战南北,大山河川都留下了他们艰辛的脚印。

×××同志平易近人,坦诚正直、谦虚谨慎,生活节俭、作风质朴,关心同志、与人为善,家庭和睦、团结邻里。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特别是对子女从严教育,严格要求,子女个个德才兼备,事业有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同志同志是一名名符其实贤妻良母。

×××同志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眷恋这个世界。她始终对生活抱有信念。虽然很早就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但她能乐观面对,适时调整自己,坚持锻炼身体。与郭卜义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很有规律。她用这种方法,时时感受着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使她在近几年以来,一直自理生活,思路敏捷,处事严谨。使我们感到慰籍的是,在儿子儿媳的照料下,×××同志晚年生活是闲适幸福的。

×××一生勤俭节约,节俭持家。她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更是勤俭节约的一生。她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事情值得我们漫漫回忆和怀念。

今天,×××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缅怀她!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我们会思念她,直到永远!

最后我代表公司乡友再次感谢各位为×××诚挚地送行。顾和临终关怀。安息吧,×××!愿你一路走好!

追悼父亲生平简历范文优选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岳西公墓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离休干部、_党员、辛勤园丁刘廷虎同志。刘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2月23日16时25分在岳西县中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刘廷虎同志系岳西县毛尖山人,生于1927年3月。

早在解放前,刘挺虎同志就参加了社会工作,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在黄羊乡任小学教员;此后,刘老同志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10月至1955年6月先后在陆军战车第一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纵汽艇大队、华东海军后勤部、华东海军皖北土改工作队等单位担任过司机、队员、轮机长等职务;其间荣立过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解放后,因工作需要,他服从组织安排,荣调回到家乡岳西县工作。1955年6月至1956年7月在本县原主簿区当税务员;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年先后在石关小学、天堂中学、岳西中学担任教师;1961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汤池中学担任教师、副教导主任,并于1984年1月加入中国_;1986年9月调至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讲师。

自1947年参军作战到_年4月光荣离休,刘挺虎同志为革命和人民默默无闻地奋斗了40余年。刘老同志的一生是坎坎坷坷的一生,是风风雨雨的一生,经历了从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直至改革开放几个时期,度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蹉跎岁月。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与社会建设事业中,刘老同志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一贯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工作积极,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教师。在历次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刘老同志都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恪守党的宗旨,坚持党的信念,是一名经得起考验的中国_员。40余年来,刘老同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培育新一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刘廷虎同志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作风。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从不铺张浪费;并自觉要求自己的子女,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从不搞特殊化,不给组织找麻烦,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和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他为人廉洁耿直,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为革命工作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体现了一代老党员、老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刘廷虎同志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刘老曾经担任过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等职。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呕心沥血培育祖国的花朵。无论在中小学哪个岗位上,他始终都是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生活上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心地善良,团结同志,关心学生,爱校如家,以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个幼稚的心灵,培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刘廷虎同志是一名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老军人,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干部,是一位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的老党员,是一位和蔼可亲、善良纯朴的老教师。刘廷虎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勤劳俭朴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刘廷虎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大家学习、铭记。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告慰刘老在天之灵。我们相信,他老人家定会含笑九泉!

逝者生平简介范文追悼会用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2012年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v^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生于1933古历五月初二吉时,因病经治疗无效于2012年6月30日13时30分逝世,享年80岁。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奋学习,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严格教育子女,在同志及乡亲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白老大人系^v^党员,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认真负责,艰苦奋斗,一心忠于党的事业,先后任******计财股长、*****学校校长、********主任、会计师等职,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先进个人。

白老大人幼年在家就读,因家境贫困,于1946年7月份经他的爷爷介绍到*************杂货店做伙计。指导白老大人在弥留之际还为儿女反复念叨当时的艰辛生活“清水河七十二道脚不干,弯弯曲曲九头山”,生活的艰辛和吃苦精神可见一斑!那时他才13岁,由于为人忠厚,善于学习,于1956年当选市政协代表,并出席了宝鸡市政协代表大会。同年在党对私有制的改造中,企业走向合作化道路,他老人家又任通洞镇杂货店经理,1958年企业又由公私合营过渡到国营,他本人又随之调到*****任会计员;在^v^的年代里,由于工作繁重,老人家积劳成疾,后经多方医治病情得到缓解。1965年5月又调任*****任会计,并经受了^v^的洗礼。1974年4月调到*****任会计工作,1976年元月调*****任会计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1980年3月调县*****联社任会计股长,*****校长等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会计人才,他本人晋升为会计师职称。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v^年退休,1990年至1996年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1997年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v^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v^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

1988年任*****主任,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被市*****评为先进单位,并向全市*****系统介绍了经验。^v^年退休,1990年至1996年先后被聘在县属农副公司、工业品公司、生产资料等单位工作,发挥了自己的余热。1997年后,回到家乡,曾参与********家族族案、族谱的完善和整理等公益事业,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完成了本家三房分十三世、十四世的家谱续写任务。闲余时间,仍不断学习,总结一生的所感所悟,传于后人!

白*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v^员,他历经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缺吃少穿的低标准年代,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谱写了一名^v^人应有的本色。工作中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生活中勤劳简朴,为人和善。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平凡中却彰显出他勤恳敬业、无私奉献、团结邻里、助人为乐和善良朴实。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白老大人晚年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也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白老大人的逝世,使白氏家族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长辈,使邻里乡亲失去了一位好邻居,使子女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常昭子孙,白老大人虽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长存周围的人们和儿女、子孙永远不会忘记他。

我们要学习他老人家乐观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学习他老人家宽容、高尚的品格;学习他艰苦朴素、永不言弃的作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谱新章。

白老大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在位共二十七年。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周郝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5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15城而去。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

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