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

时间:2023-06-24 11:04:11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一

《车的世界》,这是一个以“车”为主题的开放单元,和别的单元不同之处在于:该单元没有主体课文,教学内容是三幅精美的图画和图画下面相对应的与车有关的词语,所以,在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从学校到社会的拓展与延伸,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1、听车的声音辨别车;

2、看图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及汇报交流车的用途,并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

3、交流收集资料,将交流与课外识字结合,渗透识字方法。

4、多种形式巩固字音、字词。上完了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1、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猜谜语”、“听车声”这两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

2、在认识车的这个环节,课前,我布置学生动手收集有关车的图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但在课堂上,我没有把握住这个资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图字结合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而是一味地选择几张比较好看的图片来展示。

3、在识字这个环节,由于课堂时间调控不好,导致这个环节有点仓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在心中还是被设计牵引了,一个一个环节接着来,有时就会忽视学生的反应,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二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引导学生把握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三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内容。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学习本组课文,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爱、表达爱,学习怎样去爱别人。

教学时,我利用单元导读,出示语句:“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提出:爱还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他们心中的爱。初步感受了爱。接着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爱,最后通过拓展小练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爱。

比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我通过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英子内心的自卑与孤独,然后弄明白英子上台讲故事及讲完故事后同学们给予英子的两次掌声,以“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理解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从中感受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和关爱。再以“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鼓励让你获得了勇气或信心的,你给过别人鼓励吗?请写一写。”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平时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鼓励,懂得这就是爱的表现。

再如:教学《给予树》这篇课文时,我将重点设定为理解金吉娅的内心想法。我根据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将这个环节设定为三步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很低?她为什么而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在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的同时也在想着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感受金吉娅内心的决定。)接着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朗读、感悟金吉娅美好的心灵。再通过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升华对爱的理解:假如你就是金吉娅帮助的那个小女孩,当你收到洋娃娃的时候,你心里会怎样想?你有什么话想对帮助你的人说?请写下来。从学生的写话内容可以看出,他们能够感受到一个陌生女孩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懂得要去感谢别人。

当这组课文学完后,我再写话训练,让学生深入去感受爱、表达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写一写在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关于爱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所做的或自己得到的爱。)学生能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虽然在写作水平上还很欠缺,但却表达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有很多同学写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生病了,父母或爷爷奶奶耐心照顾自己的情景;有的写了自己给别人让座或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还有的写了在学校里,老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贤昌小学 张朝芬)


部编版三上语文单元备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四

1.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的可塑性很强,给每一位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设计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路清晰明确。

本节设计思路如下。

1. 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 构建新知。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摸到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是非常有益的。

3应用拓展。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可能性,建立知识模型。最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的教学条件非常优越,教学设施也非常先进,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学生都来自于城市,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产生了个体差异。但整体来说学生的素质较好,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向困难挑战。学生都喜欢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所以我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异质分组,为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条件,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活动:抛硬币。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过“抛硬币”,我将硬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哪面朝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可真快啊!说得非常好,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现在箱子里有9个白球,1个黄球,摸出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略作思考后猜测,并跃跃欲试,都想亲自摸一摸)

生1:可能是白球。

生2:可能是黄球。

生3: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4:白球多,所以很可能摸到白球。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通过猜测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猜测摸球的结果不统一,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引导探究,实践体验

1. 活动一。

师:同学们积极性这样高,下面就让你们都来摸一摸。记录自己摸到的结果,并与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摸到的情况。(小组长组织小组内4人,每人都摸20次并记录摸到的结果。)

师:看看你们记录的结果,能和别人说说你摸球的情况吗?

生1:我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生2:我摸到的可能是黄球。

生3:我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4:白球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但有时也能摸到黄球,只不过次数少。

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活动,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摸到的实际情况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尝试、探索、观察、分析与验证的过程,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感知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

2. 活动二。

师:这个盒子里有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摸到的是白球。

生2:白球的可能性大些,黄球可能性小些,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学生自主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师: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吗?次数越多越是这样,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些,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3. 活动三。

师:这里有一个转动转盘(三分之一是黄色,三分之二是蓝色),转动指针最可能指到什么颜色?看谁用语言表达得好!

生:可能转到蓝色,也可能转到黄色。

生:可能转到蓝色,也可能转到黄色,但转到蓝色的可能性大。

师:说得真好,我想请几名同学来试试好吗?

(设计意图知识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的,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充分感知可能摸到白球、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大等,再次感知不确定现象,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的想法不太一样,打开书第85页,自己来完成第1题。你们可要认真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生1:左侧的都和“可能是白球”连;“10红”和“一定不是白球”连;“10白”和“一定是白球”连。

生2:我有不同意见,“8白2红”应该和“很可能是白球”连,因为白球多;“5白5红”和“可能是白球”连,因为它们一样多;“2白8红”和“白球的可能性很小”连,因为白球少。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并且给以掌声。

生1:但是这三个箱子中都有可能摸到白球啊?

生2:你连得不够确切,是可能,但我是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连的。

生:下雪。

师:那武汉、海南呢?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三地下雪的情况吗?

生1:大庆的冬天一定下雪。

生2:武汉的冬天可能下雪。

生3:海南的冬天不可能下雪。

生1:我偶尔会感冒。

生2:人一定会死去。

生3:公鸡不可能下蛋。

生4:地球不可能爆炸。

生5: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

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习的气氛又推向了新的高潮。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你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再通过此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理解、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且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了应用意识。把哈尔滨改成大庆,使学生更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不同的意见引发的矛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为了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节课是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猜想、观察、想像、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我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应用拓展部分,学生不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得到了很好的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造成了个别学生“搭便车”的情况,不利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发展,还有待改进。

〖案例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也很到位。

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是很重要的过程,这个教案充分体现了动手做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

课堂气氛始终保持在宽松、愉悦的状态,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探究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真正走下了讲台,与学生共同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点评人:高枝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编者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从教案上看描写的活动一、二、三略显单薄一些。其实,正是在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活动之后,才能较好地体会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因此,期望读者对这几个活动环节特别要加以重视。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五

一、教学中的发现

(1)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

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次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1.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2.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课堂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特别强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二、教学后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及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六

引言

在初中教育中,化学课程显得比较特殊,特殊在于三年的初中教育中,化学课程仅占一年时间。这样的安排,说明了化学这门学科的难度应该是高于其他学科的,这一年也是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这一年的化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应该如何去落实这一年的教育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国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消磨掉学生的兴趣。就算学生一开始对该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在“老师教的不是学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为目标的国内教育环境下,恐怕学生仅存的一点兴趣也会消亡殆尽。我国目前对于这种教育现状的确应该稍做改变,应从以获得高分为目标转变为以激起学科兴趣为目的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为我国培育未来的国之栋梁,以兴趣为目的的教学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序言中有镁条燃烧的照片,但图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了;且镁条燃烧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一张图片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教师用枯燥的语言形容镁条燃烧时的场景,相信学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措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现场燃烧一段镁条。此时,学生不仅对“镁”这种元素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更是让他们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便从化学的第一节课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还源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甚至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笔者就曾听说过,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就放弃该门学科甚至厌恶该门学科;也曾听说过,因为非常喜欢某门学科的教师,学生能在该门学科取得较为惊人的成绩,这些都是铁铮铮的事实。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首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受学生欢迎,才能保证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化学亦是如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与授课教师息息相关,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最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多次试验后,证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较于应试教育,教师生动的讲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一改枯燥的讲解式授课方式,多抛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大家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可以促进互动性;还可以让某个小组在教师的协助下备课、讲课,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动性。

(2)互助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互相帮助,弥补互相的不足之处。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参与性。以往学生个体的学习,往往会敷衍了事,随便抄抄别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当以一个小组的名义进行学习时,学生心中就会有一种团队的责任感,因此就不能随意为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4)体验性。当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证了他们的体验性。如学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沉淀,以前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做实验,可能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根本没办法看到结果,对他们来说,这个实验做了也和没做差不多,仅仅停留于教师的说教和课本。但是,如果让学生分小组去完成,那么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实验发生的过程。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了对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于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

(5)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学习,化学教师还可以抛出问题,由小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个课题,学习小组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掘化学的奇妙之处。

(6)自主性。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总是很容易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少了教师的“啰唆”,学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学生就不会显得畏缩,有问题敢大胆地提出;且没有了教师张一张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学生更能独立自主地思考、自发自主地学习,这在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生涯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上六点特征及其他的特点综合在一起,使小组合作成为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世界是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造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呼吁创新性人才,这足以说明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社会需求来看,其实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学并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初中生才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进而使他们逐渐具备创新能力。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初中生涉世尚浅,对世界仍充满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初中生首次在课堂上接触化学,必定有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听起来比较“低龄”的问题。此时也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讲解,不要以消极的方式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只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才会、才敢在学习中大胆想象,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2]。

四、落实到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不仅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还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如: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有些还含有碘;铁钉放在空气中会生锈,那“铁锈”又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又会加速铁钉生锈呢?想要减慢铁钉生锈,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又如:汽车尾气对环境危害非常大,那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人们又该如何去处理才能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呢?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在人们周围。别说初中生,小学生也应该听说过,事实却是大部分的学生却没有真正地思考过。但是,如果这批学生真正地思考起来的话,说不定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铁钉生锈的原因、解决方法等学生们都已经知道了;但汽车尾气的解决方法却始终没有落实。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曾接触到一位在国外学习材料化学的女博士,了解到现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视清洁能源;而这类人才也是极度稀缺的,教师可着力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这与子孙后代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化学也是现在常提到的词汇,教师亦可从类似于“绿色化学”等词汇出发拓宽初中生的眼界,有时必要的课外知识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化学应用能力。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七

1.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

此部分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知的基础,因此为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师在处理和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教学情境,如摸球、猜一猜等游戏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同时还要创设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奠定基础。

2.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所有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3. 重视组织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在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用特定的词语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与同伴交换想法,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中心小学是一所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思维活跃,且在二年级时,已初步感知到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感受不确定性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索、实践、感受

1. 摸球游戏。

(1)这个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板书9白1黄)

学生猜测。

生1:我猜可能是白球。因为白球多。

生2:我认为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黄球太少。

现在,老师来摸一个球……看,你们猜对了吗?

(2)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四人一组进行摸球,要求:轮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书的表格里。

(3)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组1:我们小组摸到7次白球,1次黄球。

组2:我们小组8次摸到的都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非常大。

(4)师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板书:大、小),这与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有关,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评析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与数学活动,能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转盘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咱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出示转盘,请同学们猜猜,转动指针后,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为什么?同桌先说说。

学生汇报。

3. 再次摸球。

(1)刚才我们做了摸球游戏,现在老师把盒子里的球做了变动,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如果老师随意摸出一个球,你们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师小结:可见,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还具有不确定性。(板书:不确定)

(评析小学生应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形象地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以上设计的游戏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感悟。)

(三)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 我会正确判断。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一定是白球

5白5红 一定不是白球 10红

很可能是白球

2白8红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10白

2. 我来做参谋。

寒假要到了,有不少家长打算带孩子出去旅游。这不,淘气的妈妈就准备带他到海南、武汉、哈尔滨去,你能告诉他这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上“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3. 我来填一填。

在( )里填“可能”“不可能”“也可能”“一定”等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无误。

(1)从2,3,5,8,9中任意取出三个数,数的和是20是( )的。

(2)明天我校( )有4个或4个以上同学过生日,( )没有4个同学过生日。

(3)青蛙( )是一种益虫。蜘蛛( )有7只脚。

4. 我来做判断。

(1)从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

(2)不大于6的数可能是6。( )

(3)把8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不可能有一个盘里放有6个苹果。( )

5. 我来说一说。

生1:花不可能都是香的。

生2:我的年龄一定比妈妈的年龄小。

……

(评析本课练习题的设计提供了有层次的材料,通过“连、说、填、判”等多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样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保护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师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着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统计与概率,作为《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因此,让学生学习掌握“可能性”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 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活动化。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必要的游戏活动,让儿童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摸球游戏,练习中的做参谋等。整堂课中,学生个体的手、嘴、脑都在动,师生、生生、群体之间也在互动交流,较好地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这既可以适应孩子们爱动的天性,又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了知识。

2. 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环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操作体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让学生讨论“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等。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不足。课上是出的可能性,都与“摸、猜”联系在一起,即判断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判断是做决策,决策的前题是充分掌握信息,信息从哪里来?可以从统计来,而统计的数据又是建立在多次“摸”的基础上,少数的几次往往会产生误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摸球次数。在这里,统计与概率是一个整体,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教材中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内容,每册均有涉及。为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本课的设计突出了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1.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索新知识中采用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得出:可能性存在于事物之中,而且,可能性有大有小。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学生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总之,这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获取知识中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境体验。

最新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汇总篇八

一、成功之处:

1、本节课一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恰当的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在教学设计中,基本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去主动探究做的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中间的合作与交流,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和归纳能力。

3、书上的例题只有一题“用那种灯省钱”,缺少方案选择问题的恰当设元和规范书写的训练。为此教学时增加补充引例:活动1和活动2,分别以上网收费问题,购买毛笔和书法练习本的不同方案做铺垫,它们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更好的体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4、始终坚持“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水平不同的学生均可以感受学习数学的的实用性,符合《课标》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要求。

5、在学生的探究中出现故障时,能够有耐心一步一步的引导,并能做到回归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自主描述,找出根源最终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1、在解决学生困惑时,学生们的交流、合作应加以完善,注意掌握尺度做到收紧有度。并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满意时,情绪有一次失控,对学生的学习不利,今后一定要杜绝。

2、课堂内容设计过多,不利于学生体会本节课的重、难点,即重点不够突出!

3、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回答的偏少,教师讲述的过多

4、课时提前了3节课,学生没有学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而直接探究课题学习选择方案为时过早,学生没有知识准备,所以理解上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