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险市场需求调查问卷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模板

时间:2023-06-01 22:16:47 作者:曹czj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一

;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本文通过对xx产险市场发展所处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及现状做出的数据分析,提出了xx产险市场发展中显露出的一些主要问题。从需求、供给、监管和法律法规的角度,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粗略预测了xx产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对xx产险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xx财产保险市场现状

(一)供给主体情况。目前,xx产险市场主体共有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这5家公司的经营情况见表1。

(二)保费收入及增长速度。从保费收入总量看,业务总量持续增长,产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疆2005年产险承保额达2283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6%;财产险赔款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6%,相对于保费收入的增长要小得多。近年来,全区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

均保持在10%以上,除2000年外,其余几年都大大超过了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与区内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仍有差距。

(三)市场份额。由表1可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占xx产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它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占有xx产险市场90%的份额。但激烈的竞争也让我们看到永安财产保险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正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其业务量,从而分得前两大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一杯羹。

(四)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程度和水平。如表2示,xx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逐年增加。2005年财产险的保险深度为1.03%,保险密度为86.45元。由于统计数据有限,我们以2000年的情况对xx的产险深度和密度与其他国家、地区作一比较,可知虽然xx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已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明显落后于发展中国家(见表2、表3)与此同时,

xx财产保险深度较高且密度较低的情况也反映了xx国民经济总量不高对产险业发展的制约问题。

xx产险与其他省份和国家(或地区)的比较分析(2005年)

(五)险种结构。xx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产险项目有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货物运输险、建筑安装工程及其责任险、责任险、保证险、农业险和其他险种。根据其各项保费收入占总产险保费收入的比例,

我们可得出各险种的市场份额。从近两年的数据看,产险市场上份额最大的是机动车辆险,并呈上涨趋势。随着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强制实施,这块份额还会持续上升。占据第二位的是农业险同企业财产险,分别占15%左右,但近年来其份额有所下降,这同产险公司开发产品种类较少、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有关。我们注意到,与其他地区省份相比,xx的企业财产险占据份额偏少,农业险份额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xxgdp 总额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例相对其他省份更大一些。此外,xx唯一一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其前身是专营农牧业保险的区域性商业保险公司,它的发展历史对农业险在xx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建筑安装工程险所占份额有了大幅提高,增长大约91.18%,这反映了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在为xx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也拉动了xx产险业的发展。此外,保证险的份额也增长了三倍多(见表4)。

(六)保险监管。2000年12月12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xx 维吾尔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乌鲁木齐保监办筹备组成立。2001年4月,乌鲁木齐特派员办事处,即乌鲁木齐保监办正式挂牌成立。乌鲁木齐保监办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指导、督促xx区内各保险公司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了保险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档案和谈话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化了xx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有效地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

同时,乌鲁木齐保监办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保险法》,并开展了各类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xx财产保险市场的问题及成因

(一)保险业务总量较低,且地区间分布不平衡。尽管xx产险业与全国产险业一样,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恢复业务,但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尚处于较低的水平。以2005年来说,16.4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总保费收入的2.17%,而2005年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3%。这说明xx财产保险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总量低,地方经济的发展制约了产险的快速发展。另据统计表明,2005年乌鲁木齐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94亿元,占全区产险份额的近三分之一,为全区第一;而克州的产险保费收入0.09亿元,仅占全区产险份额的0.55%,为全区最低。究其原因,也是xx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区内偏远地区及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状况。

(二)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不足,不利于培养良性市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5家经营产险业务的公司,且在区内非省会地区和城市设立网点的机构少,这样的规模是难以满足现实的保险需求的,尤其对于xx农牧业分布广泛分

散的情况来说,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保险公司才能提供服务,发挥保障功能。

(三)保险产品和服务不健全。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机动车辆险业务有所增加,建筑安装工程及相关责任险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但这与近年机动车辆数的增加和工程项目的增加有关。而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和农业险所占份额的明显下降反映了保险产品缺少创新的实际情况。这三种保险产品在区内均属传统险种,由于各家保险公司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机动车辆险和货运险等险种上,忽略了对这些传统险种的开发,使得险种单一、结构雷同,毫无特色和侧重,缺乏竞争力和对保户的吸引力,无法满足投保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尤其对于农业险,由于其收费低、风险大、赔付率高,使各商业保险公司对此减少了兴趣,xx的农业保险险种就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无法充分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目前产险产品种类更新仍滞后于全区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市场的需求,不能形成产品丰富的市场供给。另外,各公司的服务方式和内容相对滞后,主要围绕赔付进行服务,而与赔付相关的防灾防损、风险咨询服务则很少,这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整体服务需求,不利于巩固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此外,电子化管理程度不高、售后服务不健全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四)保险市场的经营管理方式欠妥,行业竞争不规范。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的管理虽有所加强,但仍较粗放,管理层次多,机构设置不合理,展

业方式单一。现代化管理,尤其是在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共享、集中数据分析和专业管理软件运用上差距更大。这种管理上的不足不仅造成大量保险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保险生产力,还助长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变相支付高额手续费、佣金或返还形式上。由于财产险险种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加之全区产险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差异化服务不明显,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靠价格战。但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下,价格的伸缩空间有限,因此变相支付手续费就成为各保险公司争相采用的降价方式。二是保险中介运作不规范。由于生存的需要和盈利的压力都紧紧维系在手续费上,因此,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凭借其手中业务在市场中漫天要价,它们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大幅降费,一方面又要求支付高额的代理费用和佣金,从而助长了非理性竞争行为。

(五)保险一般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中高级人才缺乏,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足。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但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在近几年保险业的蓬勃发展时期,一些公司为了应付业务发展的需要,只能“因陋就简”,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业务量的增加。招聘门槛过低,导致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对行业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市场缺乏高学历、懂管理、重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区保险业发展

的一大因素。同时,xx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少数民族高管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却很少,阻碍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对xx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充足的保源,从一定意义上说,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集中力量加快全疆各地的经济发展始终是xx 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保险业务总量低、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也呈正反馈关系,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保险业必定是和发展经济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建立“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划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的良好、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就应该从现在做起。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区外一些实力强、管理规范的保险公司甚至一些合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从而引入竞争,引入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次,对于已有的保险公司,加强其下设分支机构的建设。由于xx的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工业人口相对集中在大小不同的绿洲和新型城镇,在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方面,有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保险业作为服务行业,其机构网点的设置应根据当地的

实际,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全区保险业的整体发展。再次,应按照国际惯例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大力促进保险业的专业分工,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促进保险市场向纵深发展,形成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展业,保险公估人理赔,保险公司核保和运作管理保险资金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地区分布合理的保险市场体系。最后,可以借鉴区外、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在适当时候设立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保险主体。

(三)不断进行保险险种和服务方式的开发和创新,调整结构,增加供给。

1.从险种内容和结构来看,产品缺乏创新、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是近年来财产保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造和优化存量结构,进行险种创新,增加市场需求的保险有效供给势在必行。保险公司应首先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变化和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情况,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家庭结构等设计多层次、多品种的保险产品。产品开发要有前瞻性、预见性、适应性,并能保持相对稳定。针对xx特殊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重点发展以责任险、工程险等新型业务为代表的高风险、高技术业务,努力提高此类业务的比重。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不仅加快了全区基础

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整个石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全区应抓住机遇开发此类保险,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而且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2)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企财、家财、机动车辆等传统型骨干险种进行改造,努力使其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在保险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家庭财产保险的投保率多在70%以上,但国内2002年这个数值还不到10%。从2001年以来,国内几大产险公司加大了对家财险业务的开拓力度,抢占家财险市场的制高点,并对家财险进行改良,如改进家财险种、完善家财险条款、改善销售服务等,推出储蓄型、分红型、投资型家财险,其产品形式与现在市场上热销的银行柜台寿险产品极为相似,很受市场关注。而xx尚未开发此类险种,所以应当积极引进能够满足区内人民多层次需求的新险种。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和引进新险种,设计一些特色险种,既可以适应需求,又能够引导需求。如大力发展各种旅游责任保险,尤其要根据xx 农业发展实际,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保险产负,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的区内农业保费收人就占全国农业保费总收入的54%。因此,xx的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华联合应当利用自己的经验,发挥优势,大力开发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农业保险产品,形成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2.从服务方式上看,xx的财产保险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扩大服务领域,增加防灾防损、风险咨询、风险管理等延伸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财产保险公司亦广泛借鉴fm的标准和技术,提高对大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深人人心,以客户为导向。如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扩大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保险条款和宣传材料,积极拓展保险新领域,培育新市场。三是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网站在欧美大量涌现,保险业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拓展新业务,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销售和服务的效率。全区保险公司也应加紧利用各种新技术,应用于产品销售和理赔服务等几方面,并着重提高客户投诉较多的理赔服务领域,加快赔案处理速度。

(四)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综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监管体制和自律机制。

1.保险市场多主体、竞争行为和业务多样化以及中介入活动、业务创新等活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环境来作保证,也只有在更完善的法律环境中,才能使保险业管理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全区要强化依法监管的要求,结合新修订的《保险法》,制订符合地方具体情况的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形成内容完整统一的监管法规体系,为保险业市场的开放和区内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公平的法律环境。

2.加强监管,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监管体系,逐步由重点监管机构设置、业务范围、条款费率、人员资格以及资金运用等市场行为监管,转变为以偿付能力、稳健经营为核心内容的松散监管,尽快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以便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并为此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资信评级制度等,快速收集和高效处理保险机构的各类经营数据,准确把握各保险主体的资产规模、业务结构、费用支出、赔偿给付等情况,做到监管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由于xx 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保险机构点多面广,保监办的监管难度会更大。因此,全区监管机构从实际出发,按不同地区不同保险机构情况,实施分类监管。

3.加强保险行业协会的建设,开展多层次的保险监管,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最终形成“企业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国家的监管和行业的自律“双管齐下”,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的竞争行为,保障保险业健康发展。特别是面对外资公司进入市场的挑战,中资公司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为开发全区保险市场出谋划策。例如,各公司可以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市场出现的问题共商对策;通过同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共同为繁荣全区的保险事业作贡献。

(五)创造吸纳人才的新环境,实施激励人才的新办法,扩展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要创造一个吸引人才施展才华的新环境,形成爱惜人才的风气,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吸引国内外优秀保险人才来疆工作。尤其是要加快中高级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引进精算、电脑、外语、法律及国际经贸方面的中高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随着保险功能的不断拓展,现在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给各级保险机构的高管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按过去传统的,仅在本行业内部选择高管人员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保险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社会各行业中的优秀分子都应该具有加盟保险行业的机会。

2.加快现有人才的培养,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针对xx的现实情况,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保险从业人员,以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例如,选择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员工签订培训使用合同,进行专业定向培训或到内地本公司系统内挂职锻炼。在监管中对他们资格审查的条件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具体情况适当放宽,以支持他们尽快成长和提高。

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培养保险专门人才。要优化保险高等教育体系,利用学历教育与保险公司实务培训资源互补,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培训等保险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保险人才,增强保险人才后备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二

班级:13级汽营

(二)班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调查方法.调查区域.调查对象.样本量

五.调查进度安排.调查的流程.调查人员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也是快速发展从而直接带动了汽车保险业的蓬勃生起,大量的汽车消费者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汽车保险消费队伍,成为了主要的消费对象,推动了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当前,机动车辆保险已成为中国财产保险业务中最大的险种。机动车辆保险已涵盖汽车危险事故的大部分,中国交通部已强制购车人员购买机动车辆保险,以保证在车祸事故中,受害人正当权益得到保障。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千家万户普遍的工具,汽车保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汽车保险在当今是有很大的市场,这也就要求汽车保险需要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第二部分:调查目的通过本次市场的调查,全面了解汽车保险业的现状和面临的环境,听取大众意见从而制定一系列的汽车保险计划,为后续的汽车保险策划书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目前汽车保险市场的竞争状况和特征。2.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汽车保险市场的渠道模式和渠道结构,为广告宣传计划做好准备。

3.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汽车保险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4.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汽车保险产品的认识和看法等。

第三部分:调查内容

2.汽车保险市场的竞争特点和主要竞争手法

5.汽车保险企业分析和研究

第四部分: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主要是任意抽样的方法

2.调查区域:本次调查区域确定为滁州市

3.调查对象:调查区域内有车的消费者和准备买车的消费者

4.样本量:样本量确定为50人

(二)调查所需人员

组长负责监督,调查人员由全体人员进行调查

第六部分:调查进度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三

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员工,了解保险市场特别是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具体的关系到各人职业生涯的发展,2006年10月,我查阅各种保险报刊、杂志以及我公司内部相关资料,由其针对天津市场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深入调查并研究了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化调整期的来临及其特点

2003年以来的产品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并不顺利,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价格大战更趋激烈,明折暗扣等价格竞争依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这种混乱状况的持续恶化,引发了今年以来车险和非车险市场费率持续下降,使得财产行业利润率迅速下滑,全行业蕴含的风险急剧增加。这与今年财产险“规模险种出效益,效益险种上规模”的行业经营目标相悖离,并最终促使监管部门转向调整产品市场化的进程,实施严格的费率底线限制。

为推行费率底线限制,需要各家公司重新报备车险条款费率,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家公司条款费率的混乱及隐含的价格战动机,又直接导致保监会推行可选择的车险统颁条款。由此也将财产保险市场化带入到一个对市场化改革进行调整的新时期。

2、市场化调整期的特点

(1)产品统一性和差异性同时存在,统一性暂居主导地位。然而,这次统一条款费率并没有回到车险产品市场化之前的状态,而是将车险附加险的条款费率制定权保留在保险公司手里。

贯彻“规模险种出效益、效益险种上规模”的方针,在全国采取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整顿活动。因此,可以预见,在短期内,保险市场秩序将得到有效治理,触动保监会“高压线”的公司将得到严厉惩处,非理性价格战将受到一定遏制,促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一定回升。但从中长期看,价格战不会因为保监会的治理整顿而彻底消失,规范市场秩序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3)车险承保利润将可能得到改善,行业利润将增加。

2006年上半年,我国车险市场承保利润急剧下滑,承保利润率为-4.06%(2006年3月),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受车险亏损影响,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仅为20.97亿元,同比减少57.36%,承保利润率4.72%,同比下降7.75个百分点。而交强险的强制实施,不但可以带动车险业务的增长,而且将使行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据估计,如果按照我国2005年拥有约1.3亿辆机动车计算,仅交强险一项的保费收入将可能达到550亿元,而按照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余起,98738人死亡、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计算,全国交强险赔偿额最多不超过270亿元。因此,只要经营有方,交强险也可以成为产险利润的一部分来源。

(4)以理赔为核心的服务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点。由于监管部门推行统一的主险条款费率和严格的费率底线限制,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是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依靠低费率、高回扣的价格战将受到一定遏制,促使各家保险公司将竞争手段转向以理赔为核心的服务竞争。预计许多保险公司会加快理赔速度、放宽理赔政策,部分公司会重新推出代检车、出险代步车、代缴费等一系列代办便民增值服务等。从交强险及统颁的车险条款费率看,在规定的底线内,车险还是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也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供了经济基础。

(5)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价格战受限的情况下,除了客户服务这一内在的品牌建设之外,对外部的品牌宣传的短期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交强险的出台,将有大批以前脱保的机动车主投保。而这些车主由于缺乏承保历史可能对保险公司的了解不多,并且大多数客户会选择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交强险和商业保险,争取到了强制三者险客户,就取得了销售商业险的机会。这样,品牌宣传的重要性就会更加显现出来。因此,交强险的出台将触发一轮保险公司的宣传战。

缴费意识的提高,也使各个地区之间车险效益的差距减少,在以前被大多数公司忽略的中西部、县乡级市场将被许多公司重新重视起来。目前,我国拥有1.3亿辆机动车,其中摩托车6000万辆,农用车1000万辆,拖拉机800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60%。而摩托车、农用车及拖拉机三者险的投保率只有不到25%,这些车辆多在县乡地区,强制保险条件下这些业务发展也应该比较快。这样,机构网点较多、网点延伸到县级市场的公司如人保就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向中西部、县级市场铺设网点将可能是强制保险时期的一个热点。

(7)行业产品结构、效益结构将出现一些变化。强制保险的推广,不但大幅提高承保数量,使车险保费收入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加车险在财险市场中的比例,而且将增加车均保费,使车险效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可能出现有规模就等于有效益的情况。相反,以前的一些非车险效益险种由于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变为非效益险种。

(8)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产品趋于一致,管理趋同性增强,使车险业务、管理人才跳槽的风险降低;车险重新成为效益险种,将使一些原来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车险份额的公司重新吸引车险营销管理人才,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理赔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明显,赔付案件的大幅增加对理赔人员的需求随着增加,公司间的竞争可能使其讨价还价能力增强,这就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理赔人员队伍,增加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加强技术型团队建设,实现销售团队的转型

目前公司的销售团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竞争优势,有诸多原因,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销售人员资源型居多,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在推行做强战略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推行销售人员日常活动量管理,提升公司销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销售团队由资源型向技术型的转变,提高公司的销售竞争力。

2、强化理赔管理体系改革,提升理赔服务品质

(1)立即组织理赔专项清查整顿,清理虚假赔案,控制道德风险;

(2)开展理赔优化的专项调查,找准理赔改革的切入点;

(4)加强查勘定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素养,以应对市场化调整时期理赔工作新的需要。

3、加快公司现有机构及远程出单点的建设

今后一个阶段车险业务增量市场分析,县区级县区以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成为销售的主战场。公司在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适当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及县域机构建设步伐;针对交强险业务来源的渠道特点,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加快公司在车管所、农机管理处、汽车经销店的远程出单点的建设。

4、加强交强险与新车险的宣传工作

交强险和新车险与我公司以前的车险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市场新车险产品同质性较强,对客户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公司应加大面对客户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客户购买公司捆绑业务,扩大公司影响与与知名度。建议公司组织力量,通过网络、媒体、业务员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5、积极开展对新车险产品的配套政策体系的研究工作

新车险产品推向市场化,公司应积极展开对新产品赢利性的分析,及时调整承保政策的导向,合理完善弹性费用率体系等车险产品配套体系,引导分公司向利润增长点业务倾斜。

6、加快公司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围绕车险产品体系,加快公司产品创新力度,特别是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附加险体系,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与不同客户群的保险需求的特点,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同时,启动非车险产品创新工作。

7、加强客户服务体系

在价格统一管制下,客户服务成为同业各家公司竞争的焦点。为此,公司应加大客户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和制定符合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群的特点的客户服务内涵,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8、积极发展非车险业务,做好非车险业务的创新管理工作

车险业务实行统一的条款和费率之后,各家公司必然把竞争的重点放到非车险领域。我司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非车险业务强有力的支持,力争在非车险业务发展上实现突破。

9、加快公司集团化建设,适时扩展资产管理渠道和业务范围,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业务,在适当时机组建专业子公司,优化和延伸公司价值链。

10、研究强制保险条件下营销、产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规律,为未来各种强制保险的推广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市场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保险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看到了保险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四

一、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和认知度。

二、对公司的了解及比较。

三、对产品的比较,目前世面上有太多大同小异的产品,让人眼花。 四、群众的言论影响: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通常一个群体中的人有着某些相近的客观条件,如年龄、性别、职业、支付能力、文化水准等。每个人的保险消费心理也就受到了自身所在群体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社会群体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不断促使群体信念、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的形成,这就形成了群体之间的一致性。一般来说,个体出于对群体的信赖以及对离群的恐惧心理往往希望保持群体之间的一致性。

五、理赔时出现的争议。。

成为影响保险消费心理的因素之一。

保险商品的质量体现在保险企业的服务质量、理赔度、人员素质、职业道德以及经营环境等要素。其中保险企业的服务尤为重要。除了灾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之外,消费者还希望在投保方案的设计、防灾技术咨询等方面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保险服务还需要注重对市场的调研,及时捕捉信息,不断开发设计满足时代要求的险种。

保险商品的价格即保险费。商业保险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支付能力基础上的,所以,保险商品的自身价格对保险消费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讲,两者呈反方向关系变化。个人或单位购买保险时是比较理智的,他们遵循的是最大边际效应原则。就是说,他们会根据自己有限的收入和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去选择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保单。

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倾向。主要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个性倾向导致每个人有不同的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是影响保险消费者心理的内在主要原因。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必须以保险营销的总体目标为基础,协调地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公关等因素,从各个方面来满足顾客的整体需求。

三是谋求长远利益。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当前的利益,更要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在营销中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要使顾客满意,通过顾客的满意,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争取再次购买者。因此,公司在保险营销中,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注重营销服务。把服务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而且贯穿始终。一个循环的结束,是另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从而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上确定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谦虚向顾客学习,达到从顾客中来,到顾客中去。否则,可能将丢失部分市场。

第五是向同行学习。飞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保险人才分散到众多的公司,单一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营销策略难有充分的精力和人才投入全方位精准周到的产品设计,尤其在中国保险产品日趋个性化的今天,各公司同类产品各有强弱,各有优劣,因而需各公司放下盲目的“自尊”,虚心向同行、向竞争对手学习,取其精华,扬长避短,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更快地推动中国保险与国际接轨,催化中国保险业的成熟,提升本土保险业的综合竞争力。

总结: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了社会上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等因素,了解了保险在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认识到保险市场运作的机制。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保险的一些销售策略。

----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五

截至 20xx年12月底,我市产险市场主体共有15家,分别为: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天安产险、中华联合、大地保险、安邦产险、华安产险、阳光产险、人寿产险、渤海产险、都邦产险、中银保险、长安保险、紫金产险;20xx年产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见表1。

(一)保费收入及增长速度

保险产业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显示出我市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增长态势。

(三)市场份额。由表1可知,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这老三家保险公司在我市的产险市场上仍占主导地址,占有了我们产险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具有明显的寡头型市场特征。但激烈的竞争也显示出中华联合、安邦保险、人寿产险正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其业务量,其中中华联合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平安产险的市场占有量,显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险种结构。

场8%的份额,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市属于我省的苏北地区,农业仍然是我市的基础产业,其gdp总额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例相对我省其他城市更大一些。其中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是我国农险的试点商业保险公司,它的发展历史对农业险在我市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我市的财产险,健康险和人意险保持较上一年度平衡的市场份额,这反映我市在这些险种上稳步发展的趋势,稳定了小险种的市场稳定性。

(五)保险监管。自20xx年10月1日新《保险法》实施起,中国保监会加强了对各保险公司的监管和防范风险,对保险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的保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指导、督促全省内各保险公司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了保险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档案和谈话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化了各市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有效地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我市的保险行业协会对修订的《保险法》展开了积极宣传活动,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六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主体不断增多,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但由于地域及其他原因,四川省产险业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缺乏适度竞争;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等。四川省产险业应通过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扩大产险市场主体的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不同方式,积极发展,提高产险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2005年,四川省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 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495.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 836.7亿元,增长10.7%,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总投资增长18%,最终消费增长8.8%,净出口增长14.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连上四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2%,是四川省前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最好的时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工业部门较为齐全,其中钢铁、机械、电子、天然气、化工、森林、丝纺织、造纸、食品等部门占全国重要地位;农业较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多样,粮、油、蚕丝、柑橘、茶叶及桐油、生猪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交通以铁路和川江航运为主、联系省内外的水陆运输网已基本形成,为四川产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许多保险机构十分看好四川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纷纷将四川作为拓展我国西部保险市场的桥头堡,抢摊四川,设立机构,截至 2005年12月底,四川产险市场主体共有14家,分别为:人保产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永安产险、华泰产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太平保险、大地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永诚产险、安邦产险、出口信用险;已开业的保险中介机构共有 102家(含分支机构),其中经纪公司13家、公估公司7家、代理公司82家。

(一)产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四川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05年,四川省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平稳增长态势,积极服务大局、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县域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保险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第九,且继续在西部十二个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 190.04亿元,同比增长18.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53.76亿元,增长11.84%;为四川省各类财产提供 234 144.36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产险公司合计支付赔款金额29.85亿元,同比增长21.4%。

从表1不难看出,虽然四川省保险业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且与中部省份相当,但保险密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较,则无论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远远落后。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近几年四川经济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水平上未能赶超东部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大众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各地市州产险业发展概况

2005年,除绵阳和资阳外,四川省各地市州产险保费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见表2),其中凉山、巴中和阿坝都达到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绵阳与资阳的负增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2004年业务发展过快的原因。但是,四川各地区保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经济发展较快,保险需求旺盛,保险主体多,中介机构发达,市场竞争激烈,是各家公司争夺的重点,其产险保费收入在近两年都占到了全省的40%以上,而其它20个地市州的产险保费收入平均占比则不到3%;另外,产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包括成都在内的绵阳、德阳、宜宾、泸州、攀枝花、乐山等存在良好工业基础的地区,以上七个城市的产险保费收入占到了四川21个地市州的70%以上,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不足2%。不过,总体来看,2001—2005年,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54%,各地区产险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看好。

(三)各产险公司情况

1.从保费收入(见表3)看,2005年四川省产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7 566.27万元,较2004年增长11.84%。其中,人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65 153.30万元,其市场份额虽较2004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49.32%,占据半壁江山。而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析方法,c4≥75%即属于寡占i型结构,而四川产险市场的c4值(位于前四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的市场份额总计)为83.68%,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特征。

2.从增长速度来看,四川产险市场与全国产险市场呈现同样的趋势:保费收入增长水平较2004年出现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1.84%增长率,与全国12%的总体水平相当。其中,人保产险保费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永安产险出现负增长,其它公司则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与此同时,太平保险、华安产险、安盟保险等保险公司业务扩张迅猛,业务增长都在两借以上,永诚产险和安邦产险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3.从赔付率来看,保费收入占据前五位的人保、中华联合、太保、平安以及大地都保持在50%—60%的区间,而永安产险虽然排名第六,但在赔付率上却高达87.23%。同时,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车险赔付率比2004年上升了 9.80%,直接导致厂总体赔付率较2004年上升了4.38个百分点,达到55.53%的水平。

(四)险种结构概况

从财产保险险种结构来看,2005年四川产险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机动车辆保险依然是产险业的支柱险种,其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保费收入的70%(见表4)以上,成为各家产险公司争夺的焦点。虽然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0.09%,增长贡献率达62.54%,但车险赔付率却在同时增长9.80%,并直接导致丁产险业务总体赔付率的上升和产险公司效益的下滑。

2.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产险业的整体增幅:自从2003年产险公司开始进入“两险”领域以来,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增幅迅猛,2005保费收入逾4亿元,市场占比接近8%,已经初步显现了产险公司通过发展“两险”业务来达到提供多元化服务和完善险种结构目的的迹象。

3.家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在占比不到0.5%的同时,还出现了9.91%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在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购买高档消费品比例越来越大、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下,产险公司在家财险方面没有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若能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应该可以对改善险种结构起到较大作用。

4.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在2005年迅速萎缩,这主要是因为:房贷险的热销之后,借款人提前还贷、提前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退还客户保费后,当初一次性付给银行等代理商的高额手续费并不能收回,造成信用保险无利可图,进而造成业务萎缩。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率则由于受2003年以前年度车贷险业务的影响,依然呈现389.5%的极高水平。

(一)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力不足等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整体经济水平依然较低。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淡薄,产险市场主体偏少,缺乏有序竞争,有效供给不足,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 61.44元和0.73%,远远落后于我国东部地区。同时,成都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占比达42.14%,比排名第二的绵阳市产险保费收入高出7倍以上,而广元、遂宁、巴中、阿坝、甘孜等地区的产险保费收入均不及市场占比的2%,显然,成都市产险市场在四川省一支独秀的局面将不利于产险业在四川的和谐发展。

(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依然明显,缺乏适度竞争

从目前的产险市场供给主体来看,参加产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偏少。虽然四川省产险公司的总数已达14家,但是只有人保产险等极少数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同时,人保产险控制着一半的产险业务,若加上中华联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83%以上,而其它公司各自所占的份额则都在4%以下,且平均市场占比不到2%。这种情况与我国多层次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及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相适应,并充分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垄断程度依然偏高,市场竞争不充分。这种寡头垄断的格局难以给保险市场的竞争者带来真正的压力,也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优质全面的服务。

(三)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近几年,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一直占四川省产险保费收入的'70%以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车险经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险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产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同时,四川省各家产险公司(安盟除外)都是分公司建制,缺乏独立开发产品的能力,直接销售由总公司从全国层面出发而设计的产品,导致产品雷同,不能很好满足地方的需要。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创新观念,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其满足市场的需要,逐步提高非车险业务的比重,并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新兴产险公司在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构网络布局,而网点的铺设理所当然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产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精算、承保、理赔和查勘等方面保险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但是,中国保险业由于长达20年的停办,带来严重的人才培养断层,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偏低,各级管理人才的选拔无法符合保险监管的要求。四川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本身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成都、绵阳等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由于条件艰苦等各方面的原因,更是难以留住人才。

(一)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企业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更新思想与理念,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市场,确立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新型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保险企业要强化机遇观念和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当前产险业务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紧跟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条主线,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川产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使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产险业务的增长点。

(二)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

四川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为此,要推动四川保险业和谐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成都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区域性保险中心;其次,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德阳、绵阳等市要引导其快速发展;再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巴中、遂宁等市要支持其实现追赶型发展;最后,对甘孜、阿坝等少数民族地区,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扩大产险市场主体的阵容,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近几年,四川省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密不可分,但目前产险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偏高,须积极稳妥地引进新的市场主体,促进四川保险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为此,一是继续吸引产险公司在川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应完善产险机构管理办法,放宽对有关机构局限于少数地市州开展业务的限制;三是可考虑吸收一两家外资产险公司来川进行人股和技术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鉴国际产险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四)努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四川省产险业务的保险密度为61.4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91.06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四川省产险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需要在巩固传统业务、保足保全的同时,抓好市场潜力的调查工作,发现和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以及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建设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拓展产险业服务和展业空间;为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经济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责任风险转移业务。

目前,四川省内保险经纪、公估主体偏少,中介市场不够规范又缺乏专业性。整顿和规范好现有中介市场,将其纳入规范竞争的同时,更要着力培育多方中介主体,促进产险市场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产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应加强协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多渠道、全方位销售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力争实现多方共赢。

(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素质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其一,应积极从大专院校引进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现有保险人才队伍,制定有效措施吸引有丰富保险从业经验的人才到四川省保险业创业,优化人才结构;其:二,要创建学习型的保险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如选派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的保险公司接受培训,与当地的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就地培训,合作调研等;最后,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员工信心,建立起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四川保险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对保险市场的监督,努力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服务作用,促进行业自律约束,加强同业间的协作和配合;再次,要加强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起公平、有序、规范、竞争的保险市场秩序,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七

旅游保险在保障旅游者利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旅游保险市场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旅游保险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国内旅游保险市场的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试从宏观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其长远发展。

从长远来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利益保障是旅游业能否得到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保障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其中旅游保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伴随着旅游者的不断发展,旅游者越来越成熟,他们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同时,在一些旅游目的地不断发生的一些自然或社会事件也在提醒着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们,旅游保险在旅游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旅游保险市场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旅游保险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毋庸质疑,在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保险一直占有一定地位,从早期的《关于旅行社接待的海外旅游者在华旅游期间统一实行旅游意外保险的通知》到《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直到目前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相关的旅游保险立法工作一直在开展。但是,对于目前施行的强制保险,其侧重点在于规避旅行社的经营风险,这种意识虽然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从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而对于旅游主管部门而言,应该立足于本行业,在充分考虑旅游者、旅行社和旅游保险公司的综合利益前提下,制定更为合理的旅游保险制度规范。比如在强制险施行的同时,应该加强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和监控,严格年检制度和评优制度;或者可以考虑旅游保险的市场准入机制,也就是通过行政引导来使得旅游强制保险能获得更为集中的投保和赔付。

(二)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对于旅游者而言,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对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会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偏差。比如有人对旅游意外险和旅游责任险的区别不清楚,有人对旅游责任险的保险标的和范围不清楚等等,这些都会对旅游保险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宣传,毕竟对于一部法律而言,要让人们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才算是成功,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三)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旅游保险常识的宣传,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保险意识

从实际情况来看,近两年中,我国先后发生了一些在国内国际影响很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当地旅游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的旅游者切身地体会到了旅游中存在的风险,其旅游保险意识已经在加强。此时的主管部门更应该顺时地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与推广,使保险意识在旅游者心中占据更为重要和具体的地位。当然,在这种宣传中,应该站在正面的立场来进行,而不应该拿反面教材来进行对比,因为这样会造成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一)保险公司应该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保险险种

目前的保险主要是意外险和责任险,主要都是针对出险之后的赔偿问题,但是对于旅游者的事前救济却还有很大的漏洞;另外,目前的保险主要都是整体保险,而很少根据旅游者不同需求而设置的单项保险,也就是针对某个特殊旅游项目(比如漂流、骑马等)而提供的保险服务。

因此,不应该事先设定好固定不变的保险期限,而应该按照具体旅游项目和线路的不同灵活而定。虽然这会增加保险公司和旅行社的运营成本,却可以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带来更为可观的销售收入。另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地域的商务活动将更加的频繁,因此在旅游保险的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保险时间或转变保险购买方式,比如通过年卡的方式来满足那些商务旅游者的需求,使得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进行投保,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

在以前,旅行社是保险公司销售旅游保险时的不二选择,但是目前,保险公司应该拓宽销售渠道,以方便那些散客旅游者购买相关旅游保险。比如可以通过旅游饭店、银行、旅游景点甚至邮局、电信、交通部门等来进行旅游保险的销售。当然,在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强化自身的销售渠道,比如通过自身的网站进行宣传和销售。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扩大自己的营业网点或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努力做到对保险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消除旅游者的担心和不满。

(五)充分调动旅行社的积极作用

虽然散客出游的比例上升是一种大的趋势,但是在目前的国内旅游市场中,旅行社依然是多数旅游者出游的第一选择,因此,国内旅游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业务联系。通过旅行社这一有效途径加大对旅游保险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游客越来越认识到购买旅游保险的必要性,积极与旅行社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在目前的旅行社经营中,其员工在对旅游者进行接待、宣传等时,往往忽略了旅游保险的解释和推介,甚至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中的保险进行询问时,将责任险讲成意外险,混淆旅游者的视听。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讲,旅游保险公司应该通过一定的利益刺激来提高旅行社销售旅游保险的积极性,比如通过较高的利益分成、适当的优惠返点、派遣优秀的驻店人员等方式来提高旅行社对销售旅游保险的热情。

作为旅行社而言,旅游保险并不应该仅仅被看成是其销售的一种产品,或者是按照相关规定被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旅游保险对于旅行社自身的经营、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或者说,随着人们出游经历的不断丰富,旅游者对于旅游期望也会越来越全面,而在意外情况下能获得更为优质的照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旅行社应该发挥好旅游保险销售代理的角色。也就是说旅行社的经营者们应该改变过去的观念,不应该将旅游保险的代理销售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行为,而应该从中看到更多的对旅行社发展有利的方面。至少,旅游保险的代理销售可以使旅行社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因此,作为与旅游者接触最多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努力保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利益,积极向旅游者宣传旅游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了必须购买的强制型保险以外,还应该努力向旅游者推介其他的旅游保险。

另外,旅行社应该提高其旅游保险的服务水平。旅行社是最了解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旅游企业之一,因此旅行社应该根据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根据游客出游天数和出游项目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保险保障,体现出个性化的服务。当客户特殊需要还能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这种完全以客户需求为前提的旅游保险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公司保险业绩提升,更有可能获得忠诚度极高的客户群,是保险业务发展最可贵的资源。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八

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员工,了解保险市场特别是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具体的关系到各人职业生涯的发展,2006年10月,我查阅各种保险报刊、杂志以及我公司内部相关资料,由其针对天津市场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深入调查并研究了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化调整期的来临及其特点

2003年以来的产品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并不顺利,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突出的是:价格大战更趋激烈,明折暗扣等价格竞争依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这种混乱状况的持续恶化,引发了今年以来车险和非车险市场费率持续下降,使得财产行业利润率迅速下滑,全行业蕴含的风险急剧增加。这与今年财产险“规模险种出效益,效益险种上规模”的行业经营目标相悖离,并最终促使监管部门转向调整产品市场化的进程,实施严格的费率底线限制。

为推行费率底线限制,需要各家公司重新报备车险条款费率,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家公司条款费率的混乱及隐含的价格战动机,又直接导致保监会推行可选择的车险统颁条款。由此也将财产保险市场化带入到一个对市场化改革进行调整的新时期。

2、市场化调整期的特点

(1)产品统一性和差异性同时存在,统一性暂居主导地位。然而,这次统一条款费率并没有回到车险产品市场化之前的状态,而是将车险附加险的条款费率制定权保留在保险公司手里。

贯彻“规模险种出效益、效益险种上规模”的方针,在全国采取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整顿活动。因此,可以预见,在短期内,保险市场秩序将得到有效治理,触动保监会“高压线”的公司将得到严厉惩处,非理性价格战将受到一定遏制,促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一定回升。但从中长期看,价格战不会因为保监会的治理整顿而彻底消失,规范市场秩序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3)车险承保利润将可能得到改善,行业利润将增加。

2006年上半年,我国车险市场承保利润急剧下滑,承保利润率为-4.06%(2006年3月),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受车险亏损影响,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仅为20.97亿元,同比减少57.36%,承保利润率4.72%,同比下降7.75个百分点。而交强险的强制实施,不但可以带动车险业务的增长,而且将使行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据估计,如果按照我国2005年拥有约1.3亿辆机动车计算,仅交强险一项的保费收入将可能达到550亿元,而按照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余起,98738人死亡、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计算,全国交强险赔偿额最多不超过270亿元。因此,只要经营有方,交强险也可以成为产险利润的一部分来源。

(4)以理赔为核心的服务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点。由于监管部门推行统一的主险条款费率和严格的费率底线限制,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是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依靠低费率、高回扣的价格战将受到一定遏制,促使各家保险公司将竞争手段转向以理赔为核心的服务竞争。预计许多保险公司会加快理赔速度、放宽理赔政策,部分公司会重新推出代检车、出险代步车、代缴费等一系列代办便民增值服务等。从交强险及统颁的车险条款费率看,在规定的底线内,车险还是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也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供了经济基础。

(5)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价格战受限的情况下,除了客户服务这一内在的品牌建设之外,对外部的品牌宣传的短期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交强险的出台,将有大批以前脱保的机动车主投保。而这些车主由于缺乏承保历史可能对保险公司的了解不多,并且大多数客户会选择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交强险和商业保险,争取到了强制三者险客户,就取得了销售商业险的机会。这样,品牌宣传的重要性就会更加显现出来。因此,交强险的出台将触发一轮保险公司的宣传战。

缴费意识的提高,也使各个地区之间车险效益的差距减少,在以前被大多数公司忽略的中西部、县乡级市场将被许多公司重新重视起来。目前,我国拥有1.3亿辆机动车,其中摩托车6000万辆,农用车1000万辆,拖拉机800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60%。而摩托车、农用车及拖拉机三者险的投保率只有不到25%,这些车辆多在县乡地区,强制保险条件下这些业务发展也应该比较快。这样,机构网点较多、网点延伸到县级市场的公司如人保就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向中西部、县级市场铺设网点将可能是强制保险时期的一个热点。

(7)行业产品结构、效益结构将出现一些变化。强制保险的推广,不但大幅提高承保数量,使车险保费收入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加车险在财险市场中的比例,而且将增加车均保费,使车险效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可能出现有规模就等于有效益的情况。相反,以前的一些非车险效益险种由于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变为非效益险种。

(8)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产品趋于一致,管理趋同性增强,使车险业务、管理人才跳槽的风险降低;车险重新成为效益险种,将使一些原来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车险份额的公司重新吸引车险营销管理人才,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理赔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明显,赔付案件的大幅增加对理赔人员的需求随着增加,公司间的竞争可能使其讨价还价能力增强,这就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理赔人员队伍,增加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加强技术型团队建设,实现销售团队的转型

目前公司的销售团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竞争优势,有诸多原因,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销售人员资源型居多,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在推行做强战略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推行销售人员日常活动量管理,提升公司销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销售团队由资源型向技术型的转变,提高公司的销售竞争力。

2、强化理赔管理体系改革,提升理赔服务品质

(1)立即组织理赔专项清查整顿,清理虚假赔案,控制道德风险;

(2)开展理赔优化的专项调查,找准理赔改革的切入点;

(4)加强查勘定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素养,以应对市场化调整时期理赔工作新的需要。

3、加快公司现有机构及远程出单点的建设

今后一个阶段车险业务增量市场分析,县区级县区以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成为销售的主战场。公司在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适当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及县域机构建设步伐;针对交强险业务来源的渠道特点,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加快公司在车管所、农机管理处、汽车经销店的远程出单点的建设。

4、加强交强险与新车险的宣传工作

交强险和新车险与我公司以前的车险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市场新车险产品同质性较强,对客户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公司应加大面对客户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客户购买公司捆绑业务,扩大公司影响与与知名度。建议公司组织力量,通过网络、媒体、业务员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5、积极开展对新车险产品的配套政策体系的研究工作

新车险产品推向市场化,公司应积极展开对新产品赢利性的分析,及时调整承保政策的导向,合理完善弹性费用率体系等车险产品配套体系,引导分公司向利润增长点业务倾斜。

6、加快公司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围绕车险产品体系,加快公司产品创新力度,特别是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附加险体系,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与不同客户群的保险需求的特点,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同时,启动非车险产品创新工作。

7、加强客户服务体系

在价格统一管制下,客户服务成为同业各家公司竞争的焦点。为此,公司应加大客户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和制定符合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群的特点的客户服务内涵,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8、积极发展非车险业务,做好非车险业务的创新管理工作

车险业务实行统一的条款和费率之后,各家公司必然把竞争的重点放到非车险领域。我司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非车险业务强有力的支持,力争在非车险业务发展上实现突破。

9、加快公司集团化建设,适时扩展资产管理渠道和业务范围,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业务,在适当时机组建专业子公司,优化和延伸公司价值链。

10、研究强制保险条件下营销、产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规律,为未来各种强制保险的推广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市场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保险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看到了保险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九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居民家庭收入不断提高,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我国保险行业的对外开放,保险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保险行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开发出更好的保险产品,完善保险各项制度,以便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此次,特对人们的保险意向展开了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人们对各类寿险产品的保险意愿,城市居民保险消费习惯和态度等进行分析探讨。主要选取了父母年龄阶层的中年人以及部分在校学生和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范围调查。渠道包括直接问答、网上投票、电话咨询等方式。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数据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保险企业了解保险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需求状况。

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都知道,中国家庭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都很低,御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和亲友借款,商业寿险尚未成为大部分中国家庭抵御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中储蓄仍然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投资手段。可喜的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寿险中的商业医疗保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在人们保险购买意向的选项中,几乎100%的人都勾选了商业医疗保险。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庭结构、社会制度的转变引起的。现代社会医疗保险明显不足,尤其针对社会保险没有覆盖的地方,我们应该加强商业医疗保险的宣传。

但是对于医疗保险保费接受程度还普遍较低,50%以上得让人选

择了50~100元/月,这可能与调查人员的收入水平有关,大部分调查成员的家庭年收入是10~16万。这些人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对商业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具体补偿方法及内容还不甚清楚。在保险营销时应特别注意将条款内容讲解清楚。例如,有调查者反应,曾经购买多份医疗补偿保险,却未得到足够的赔偿。这与保险营销人员在销售保险时未将医疗保险的“补偿”性质讲清楚不无关系。这样一次保险想必给这位被保险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以后购买保险则很有可能不会轻易相信。因此,保险销售时务必要做到坦诚相待。

另外,人们对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资金监管的透明度上还不是很满意,很多人因为信不过保险公司而选择不投保。因此,树立一个良好的保险公司形象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人们似乎更信赖品牌公司。调查中,人们对太平洋、平安和人寿等保险公司显得信赖有加,三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基本相当。数据还显示,人们对寿险服务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关键是目前的保险产品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在这次调查结果中,除了经济收入和个人购买意愿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因素,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险产品的特色、公司的口碑、售后服务、寿险公司售后服务以及公司实力。

对于其他商业寿险业务,其实际客户群仍以中高收入家庭为主。现有寿险消费群体的特征为:家庭学历较高、一般担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从事普通白领工作、家庭月收入水平5000元以上、消费能力稳定的两口之家。有子女家庭是寿险的主要潜在消费者。

通过本次调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人们对于寿险尤其是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保险业务在群众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市场得到开发;

3、相当部分人存在着购买保险的意愿;

4、县域居民保险市场需求潜力较大、需求差异大;

5、保险业发展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例如居民获得保险知识的渠道较单一,多来源于保险公司业务员及亲朋好友介绍,较为片面。而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在推销保险过程中也存在提供信息不确切或不全面的情况。这使得人们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不高。

另外,保险业在险种、价格和服务等多方面与人们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务中一些具体工作仍需要改进或改善。比较突出的如保险条款过于繁琐不易看懂的问题等。

6、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篇十

;

xx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本文通过对xx产险市场发展所处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及现状做出的数据分析,提出了xx产险市场发展中显露出的一些主要问题。从需求、供给、监管和法律法规的角度,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粗略预测了xx产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对xx产险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xx财产保险市场现状

(一)供给主体情况。目前,xx产险市场主体共有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这5家公司的经营情况见表1。

(二)保费收入及增长速度。从保费收入总量看,业务总量持续增长,产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疆2005年产险承保额达2283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6%;财产险赔款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6%,相对于保费收入的增长要小得多。近年来,全区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除2000年外,其余几年都大大超过了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与区内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仍有差距。

(三)市场份额。由表1可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占xx产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它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共同占有xx产险市场90%的份额。但激烈的竞争也让我们看到永安财产保险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正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其业务量,从而分得前两大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一杯羹。

(四)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程度和水平。如表2示,xx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逐年增加。2005年财产险的保险深度为1.03%,保险密度为86.45元。由于统计数据有限,我们以2000年的情况对xx的产险深度和密度与其他国家、地区作一比较,可知虽然xx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已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明显落后于发展中国家(见表2、表3)与此同时,xx财产保险深度较高且密度较低的情况也反映了xx国民经济总量不高对产险业发展的制约问题。

xx产险与其他省份和国家(或地区)的比较分析(2005年)

(五)险种结构。xx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产险项目有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货物运输险、建筑安装工程及其责任险、责任险、保证险、农业险和其他险种。根据其各项保费收入占总产险保费收入的比例,我们可得出各险种的市场份额。从近两年的数据看,产险市场上份额最大的是机动车辆险,并呈上涨趋势。随着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强制实施,这块份额还会持续上升。占据第二位的是农业险同企业财产险,分别占15%左右,但近年来其份额有所下降,这同产险公司开发产品种类较少、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有关。我们注意到,与其他地区省份相比,xx的企业财产险占据份额偏少,农业险份额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xxgdp总额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例相对其他省份更大一些。此外,xx唯一一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其前身是专营农牧业保险的区域性商业保险公司,它的发展历史对农业险在xx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建筑安装工程险所占份额有了大幅提高,增长大约91.18%,这反映了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在为xx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也拉动了xx产险业的发展。此外,保证险的份额也增长了三倍多(见表4)。

(六)保险监管。2000年12月12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xx维吾尔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乌鲁木齐保监办筹备组成立。2001年4月,乌鲁木齐特派员办事处,即乌鲁木齐保监办正式挂牌成立。乌鲁木齐保监办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指导、督促xx区内各保险公司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了保险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档案和谈话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化了xx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有效地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乌鲁木齐保监办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保险法》,并开展了各类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xx财产保险市场的问题及成因

(一)保险业务总量较低,且地区间分布不平衡。尽管xx产险业与全国产险业一样,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恢复业务,但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东部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尚处于较低的水平。以2005年来说,16.4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总保费收入的2.17%,而2005年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3%。这说明xx财产保险规模小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总量低,地方经济的发展制约了产险的快速发展。另据统计表明,2005年乌鲁木齐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94亿元,占全区产险份额的近三分之一,为全区第一;而克州的产险保费收入0.09亿元,仅占全区产险份额的0.55%,为全区最低。究其原因,也是xx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区内偏远地区及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状况。

(二)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不足,不利于培养良性市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5家经营产险业务的公司,且在区内非省会地区和城市设立网点的机构少,这样的规模是难以满足现实的保险需求的,尤其对于xx农牧业分布广泛分散的情况来说,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保险公司才能提供服务,发挥保障功能。

(三)保险产品和服务不健全。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机动车辆险业务有所增加,建筑安装工程及相关责任险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但这与近年机动车辆数的增加和工程项目的增加有关。而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和农业险所占份额的明显下降反映了保险产品缺少创新的实际情况。这三种保险产品在区内均属传统险种,由于各家保险公司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机动车辆险和货运险等险种上,忽略了对这些传统险种的开发,使得险种单一、结构雷同,毫无特色和侧重,缺乏竞争力和对保户的吸引力,无法满足投保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尤其对于农业险,由于其收费低、风险大、赔付率高,使各商业保险公司对此减少了兴趣,xx的农业保险险种就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无法充分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目前产险产品种类更新仍滞后于全区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市场的需求,不能形成产品丰富的市场供给。另外,各公司的服务方式和内容相对滞后,主要围绕赔付进行服务,而与赔付相关的防灾防损、风险咨询服务则很少,这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整体服务需求,不利于巩固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此外,电子化管理程度不高、售后服务不健全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四)保险市场的经营管理方式欠妥,行业竞争不规范。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的管理虽有所加强,但仍较粗放,管理层次多,机构设置不合理,展业方式单一。现代化管理,尤其是在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共享、集中数据分析和专业管理软件运用上差距更大。这种管理上的不足不仅造成大量保险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保险生产力,还助长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变相支付高额手续费、佣金或返还形式上。由于财产险险种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加之全区产险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差异化服务不明显,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靠价格战。但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下,价格的伸缩空间有限,因此变相支付手续费就成为各保险公司争相采用的降价方式。二是保险中介运作不规范。由于生存的需要和盈利的压力都紧紧维系在手续费上,因此,一些保险中介机构凭借其手中业务在市场中漫天要价,它们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大幅降费,一方面又要求支付高额的代理费用和佣金,从而助长了非理性竞争行为。

(五)保险一般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中高级人才缺乏,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不足。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但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在近几年保险业的蓬勃发展时期,一些公司为了应付业务发展的需要,只能“因陋就简”,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业务量的增加。招聘门槛过低,导致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对行业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市场缺乏高学历、懂管理、重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区保险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xx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少数民族高管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比例却很少,阻碍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对xx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充足的保源,从一定意义上说,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集中力量加快全疆各地的经济发展始终是xx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保险业务总量低、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也呈正反馈关系,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保险业必定是和发展经济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建立“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划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的良好、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就应该从现在做起。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区外一些实力强、管理规范的保险公司甚至一些合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从而引入竞争,引入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次,对于已有的保险公司,加强其下设分支机构的建设。由于xx的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工业人口相对集中在大小不同的绿洲和新型城镇,在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方面,有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保险业作为服务行业,其机构网点的设置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全区保险业的整体发展。再次,应按照国际惯例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大力促进保险业的专业分工,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促进保险市场向纵深发展,形成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展业,保险公估人理赔,保险公司核保和运作管理保险资金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地区分布合理的保险市场体系。最后,可以借鉴区外、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在适当时候设立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保险主体。

(三)不断进行保险险种和服务方式的开发和创新,调整结构,增加供给。

1.从险种内容和结构来看,产品缺乏创新、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是近年来财产保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造和优化存量结构,进行险种创新,增加市场需求的保险有效供给势在必行。保险公司应首先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变化和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情况,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家庭结构等设计多层次、多品种的保险产品。产品开发要有前瞻性、预见性、适应性,并能保持相对稳定。针对xx特殊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重点发展以责任险、工程险等新型业务为代表的高风险、高技术业务,努力提高此类业务的比重。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不仅加快了全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整个石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全区应抓住机遇开发此类保险,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而且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2)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企财、家财、机动车辆等传统型骨干险种进行改造,努力使其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在保险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家庭财产保险的投保率多在70%以上,但国内2002年这个数值还不到10%。从2001年以来,国内几大产险公司加大了对家财险业务的开拓力度,抢占家财险市场的制高点,并对家财险进行改良,如改进家财险种、完善家财险条款、改善销售服务等,推出储蓄型、分红型、投资型家财险,其产品形式与现在市场上热销的银行柜台寿险产品极为相似,很受市场关注。而xx尚未开发此类险种,所以应当积极引进能够满足区内人民多层次需求的新险种。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和引进新险种,设计一些特色险种,既可以适应需求,又能够引导需求。如大力发展各种旅游责任保险,尤其要根据xx农业发展实际,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保险产负,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的区内农业保费收人就占全国农业保费总收入的54%。因此,xx的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华联合应当利用自己的经验,发挥优势,大力开发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农业保险产品,形成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2.从服务方式上看,xx的财产保险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扩大服务领域,增加防灾防损、风险咨询、风险管理等延伸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财产保险公司亦广泛借鉴fm的标准和技术,提高对大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深人人心,以客户为导向。如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扩大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的保险条款和宣传材料,积极拓展保险新领域,培育新市场。三是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

单的网站在欧美大量涌现,保险业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拓展新业务,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销售和服务的效率。全区保险公司也应加紧利用各种新技术,应用于产品销售和理赔服务等几方面,并着重提高客户投诉较多的理赔服务领域,加快赔案处理速度。

(四)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综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监管体制和自律机制。

1.保险市场多主体、竞争行为和业务多样化以及中介入活动、业务创新等活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环境来作保证,也只有在更完善的法律环境中,才能使保险业管理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全区要强化依法监管的要求,结合新修订的《保险法》,制订符合地方具体情况的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形成内容完整统一的监管法规体系,为保险业市场的开放和区内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公平的法律环境。

2.加强监管,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监管体系,逐步由重点监管机构设置、业务范围、条款费率、人员资格以及资金运用等市场行为监管,转变为以偿付能力、稳健经营为核心内容的松散监管,尽快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以便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并为此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资信评级制度等,快速收集和高效处理保险机构的各类经营数据,准确把握各保险主体的资产规模、业务结构、费用支出、赔偿给付等情况,做到监管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由于xx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保险机构点多面广,保监办的监管难度会更大。因此,全区监管机构从实际出发,按不同地区不同保险机构情况,实施分类监管。

3.加强保险行业协会的建设,开展多层次的保险监管,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最终形成“企业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国家的监管和行业的自律“双管齐下”,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的竞争行为,保障保险业健康发展。特别是面对外资公司进入市场的挑战,中资公司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为开发全区保险市场出谋划策。例如,各公司可以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市场出现的问题共商对策;通过同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共同为繁荣全区的保险事业作贡献。

(五)创造吸纳人才的新环境,实施激励人才的新办法,扩展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要创造一个吸引人才施展才华的新环境,形成爱惜人才的风气,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吸引国内外优秀保险人才来疆工作。尤其是要加快中高级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引进精算、电脑、外语、法律及国际经贸方面的中高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随着保险功能的不断拓展,现在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给各级保险机构的高管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按过去传统的,仅在本行业内部选择高管人员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保险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社会各行业中的优秀分子都应该具有加盟保险行业的机会。

2.加快现有人才的培养,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针对xx的现实情况,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保险从业人员,以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例如,选择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员工签订培训使用合同,进行专业定向培训或到内地本公司系统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