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案(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23:12:25 作者:JQ文豪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案(优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篇一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

2、大图书一本,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2.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教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1)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

(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

(2)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

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教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教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

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

幼儿每人 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动评价。

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水果的外形和特征。

2、重点认识柚子的外形及特征。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新奇。

2、音乐磁带、录音机、魔术屋

三、活动过程: (一)送礼包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包,请小朋友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出示礼包)(1)这是什么?黄黄的,弯弯的,像月亮。(香蕉)

(2)我看到的是圆圆的,橘黄色的,里面是一瓣一般的。(橘子)

依次出示:1个橘子、2个苹果、2个柿子、2个猕猴桃、2个石榴、3个香蕉。

2、——哇!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依次数出各种水果的个数,将水果放入礼包。

(二)找水果

1、这么多的水果,可喜欢你们了,他们要和小朋友玩躲猫猫的游戏。(请幼儿闭上眼睛)水果宝宝去哪了?我们一起来喊:“水果宝宝你在哪?……”

2、这是个魔术箱,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水果在不在里面?

“苹果苹果快出来,苹果苹果快出来”(从魔箱中出示苹果)

——依次类推,将所有水果出示。

(三)和水果做游戏

1、幼儿人手一个水果,老师说出一种水果,幼儿对应将该水果举起来。(游戏玩两遍)然后将水果放入篮子。

2、——哇!这么多水果都从魔箱中变了出来,魔箱真厉害,我想这个魔箱中一定还有其他水果呢!

——出示柚子,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闻一闻,提问:“这个柚子怎么吃?”

“里面的肉是怎么样的?”

——出示切好的柚子,请幼儿观察其特征,果肉一瓣一瓣的像月亮,是白颜色的,请吃过的幼儿说说:“是酸酸甜甜的”

(四)找柚子

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找出柚子,人手一个

(五)延伸

带着孩子一起吃柚子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篇三

1.引导幼儿口手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蝴蝶卡片,房子图片。

2.学具:幼儿数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

2.按数量对应匹配。

二.小组活动。

幼儿完成幼儿数学用书《得奖啦》,利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对应的卡片。

三.活动评价。

小班数学教案:摘苹果——按大小分类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

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

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

幼儿小班心理教案设计方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