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险风险排查报告 保险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01:46:46 作者:影墨 最新保险风险排查报告 保险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保险风险排查报告篇一

近年来,xx市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增多,仅20xx年就有永安、大地、大众、太平4家公司的分公司开业,截至20xx年上半年,已有财产保险公司11家。其中,保费规模小于8000万元的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7家,分别为华泰、天安、永安、大众、大地、太平、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提高了市场效率,标志着xx市保险业已向多层次、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从市场调研和检查情况看,中小规模产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理念尚不成熟,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迫切需要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研究对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20xx年上半年,xx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3685万元,其中人保股份、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三家保费收入之和为73892万元,占市场份额的79%;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共16075万元,仅占1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保费收入3718万元,占4%。

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均将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机动车辆保险作为销售主导险种,业务范围局限于企财险、车险、货运险“老三样”,导致业务结构失衡。从20xx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车险保费收入占全市财产险市场保费总收入的58%,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72%以上;大地、永安、天安等7家中小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占79%,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在产险中的占比为90%,远远高出全市产险公司的平均水平。

目前中小规模财产险公司虽已成为xx市保险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但由于创业前期投入大、规模小、展业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普遍出现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状况。以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例,上半年,人保、太保、平安3家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02%,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平均净利率为-25.1%。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增加净利润。

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效应不强、内控制度相对滞后等不足,同时又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他们能够有效地避开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小额分散业务为主,积极拓展大额业务;以营销渗透为手段,积极发展郊县业务;以多渠道、广代理为途径,积极争取优质代理业务,确保有效切入市场,实现平稳起步。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大数定律的要求,保险公司存在最低经济规模要求,新进入者的初始规模如果太小,就不能进入。而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新生保险公司面临着资金筹集、人才储备以及因规模增大、产品增加而带来的产品降价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天安、华泰、大地、永安等各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打破了xx市由人保股份、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3家大型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产险市场的局面,但这些新生保险企业目前规模较小,创新性的优势业务较少,在进入市场前,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目标市场定位尚不明确,形成了 “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缺少特色,使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xx市中小保险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产品和客户细分不足,专业技术和基础数据积累不够,核心技能水平低,简单模仿多,独立创新少,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保险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人才、技术缺乏。一些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足就匆匆上岗,保险基础知识缺乏、业务不精,从业人员总体存在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目前在中小保险公司还存在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各新生中小保险公司还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2.内控机制薄弱,基础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公司初建,人员少,部门机构不全,业务发展的压力大,有些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有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健全,有的公司即使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由于内控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从现实情况看,各公司已逐步认识到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内设机构的日益健全,内控管理有望得到加强。

传统的财产险产品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潜在的新兴保险消费市场尚无能力问津。社会认知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承保能力受限,在大项目上参与竞争的机会少,使中小保险企业在起步阶段只能选择那些标的小、风险分散、技术含量低和易上规模的险种切入市场,,在个别险种上产生了“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生存问题成了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头号问题,经营行为日趋短期化,被动跟着市场走,以价格竞争为策略,减少了利润空间,给原本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中小保险公司带来了较重的财务危机。

由于中小保险公司缺乏展业人员,一半以上业务是从中介机构获得的,但中介市场的不规范给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合作层次浅,绝大部分的合作关系仅就代理险种、手续费支付标准等进行了简单约定,然后视市场情况开展业务合作。个别代理公司利用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和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心理,凭借自身掌握的保费资源,索要高额手续费,并且不提供中介发票。二是合作内容少,按有关规定,保险中介的业务经营范围可覆盖保险产品营销、服务、理赔的全过程,但目前的合作仅限于代理收取保费,甚至简单介绍业务,并未实现保险服务和理赔查勘方面的全方位代理。因此应该推进保险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大力发展经纪公司、专属代理公司、理赔公司、客户服务公司、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主体,用市场交易取代内部分工,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专业化经营,更加注重技能培养,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

1.确立经营理念,明确经营目标。中小规模保险公司要牢固树立起市场观念,凭借自身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赢得特定市场利润,避免与大保险公司在已成熟的领域相互竞争。

2.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要健全组织框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内部责权分明、运作有序、规范经营。二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用职业水准、职业纪律、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赢得投保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

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为某个或数个特定保险市场提供核心专长的生产服务体系。中小规模保险公司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细分险种、细分地域、细分业务渠道、细分客户群体。首先选择几个效益好、且有前景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发展依托,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发展初期,中小保险企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从一两个险种入手,实现突破,通过对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形成局部优势,做出名气,创出品牌,凭借其专业化优势,抢占某些利润较为丰厚的特定市场,迅速完成利润、市场份额、经验、技术、人才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实现高效快速的业务增长,然后再向其它险种或领域扩大战果,最终建立全面优势。

针对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设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最为急迫的任务。做好、做专和做强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应坚持的发展战略。

中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环境下,新生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借鉴学习外资保险公司和较大规模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一是在处理“规范和发展”关系问题上,先规范,后发展;二是在短期经营策略和长期发展战略上,坚持效益第一,强调利润最大化为开拓市场的原则;三是采取“品牌经营、服务竞争”策略,使公司在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中长期受益;四是在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上,注重专业化分工,强调分权制衡、分级授权,从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五是在核算上强调营运细分,以信息技术作为业务、财务、行政管理的平台,注重会计与业务统计的一致性,注重会计与精算互补利用。

1.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向专业化发展。在市场现有竞争格局下,应培养各市场主体的专业化优势,注重在专业领域培育技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由监管部门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加强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监管部门要做好产品创新的引导工作,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延长保险产品的保护期,鼓励和支持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具有基于风险因素、业务特征、市场、营销渠道数据的费率浮动的产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新增的保险需求,调查新险种的市场接受程度,并通过定期报告及研讨会等形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中小保险公司,为中小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改进老险种提供参考意见和指导。

2.积极进行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式的创新。根据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发展特点,采取分类监管措施,规范市场行为,重点监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保险公司及中介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坚持业务往来的票据真实完备,各项费用据实列支,对危害被保险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保险体系稳定的误导、欺诈和恶性竞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打好经营基础,实现整个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保险风险排查报告篇二

在6月21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保险业工作会议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彭钢发表了一份《国家保险工作报告》,该报告包括对2018年保险业综合监管情况的回顾和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部署。本文就国家保险工作报告的内容和对业界的影响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第二段:保险业经营态势总结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保险业面临了严峻的经营环境,但保险业整体效益稳中有升,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保单规模稳步增长,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扎实有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之,报告对保险行业的经营态势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第三段:保险业监管政策创新

保险行业政策的创新是保险公司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保险业监管工作的重点。此次报告中提到了建立激励约束相统一的保险公司监管机制、完成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监管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促进着保险公司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第四段:保险行业风险防范和处理

报告中,对2018年保险行业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规范保险公司合规经营行为和执业标准,加强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精细化识别和自我约束、强化团险管理等针对性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保险业监管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促使各级保险公司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制度建立防范风险,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第五段:展望与建议

报告中提到的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是保险行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议政府加强对保险法律法规制定、审查、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中的宣传和培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升消费者的知情水平和维权意识。保险公司也应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在保险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优惠的服务。

结语:总之,报告的发布为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为保险公司落实监管政策和探寻业内的新机遇指明了路线和方向。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和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专业素养,推动保险行业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创业提供保障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保险风险排查报告篇三

(一)地区概况。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呈狭长带状,境内多民族聚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乃至中亚、西亚的桥梁和纽带,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也比较明显的省份。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不仅有适于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更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多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加之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甘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甘肃又是一个经济小省、财政穷省。其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全面小康进程均在全国处于末位,xx年度人均收入全国垫底;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鲜明;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减灾防灾任务艰巨。受以上种种困难和问题的制约,甘肃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截至xx年,全省共有58个贫困片区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225个特困片带、6220个贫困村和97万贫困户,共计贫困人口417万。

(二)甘肃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别是中央为甘肃量身定制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的落地,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推动甘肃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甘肃“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以及近期“1+17”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使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全省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和收入增长速度都进入了历史最快时期。据统计,全省近3年年均减贫140万人,贫困面从xx年底的33.2%下降到xx年底的19.8%。由于扶贫成绩突出,甘肃省现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国际减贫培训考察基地之一,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样板省份。

甘肃保险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风险保障、社会管理、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灾救灾、提高贫困人口风险抵御能力以及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推进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发展,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相继开办了玉米、马铃薯、小麦、棉花、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10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设施蔬菜等3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烤烟、肉牛、肉羊、葡萄、大樱桃等特色保险试点,形成了多层次的农险格局。中央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的牦牛、藏系羊保险承保覆盖面、赔款补偿额位居全国前列。xx-xx年,甘肃农业保险累计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00亿元,支付赔款10.4亿元,受益农户150多万户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人身保险保障方面,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在全省14个市州全面推开。随着工作的深入,根据精准扶贫工作安排,近期,甘肃省政府决定自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金额由5000元降低为3000元。截至xx年6月,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达到6.68亿元,有2229万城乡居民拥有了大病保障,累计有11.3万群众享受到了大病保险补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全省城乡居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明显降低。

(二)引导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创新开展“两保一孤”特困群体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试点工作,针对特困户风险保障缺口,将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农村孤儿群体纳入保障范围,采取团体保单方式进行承保。目前,试点工作在秦安县全县铺开,覆盖“两保一孤”人群3.41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0.88亿元。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陆续开办31款专属产品。截至xx年底,累计为303.04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了1591.23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各类保险赔款9226.38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意外致贫返贫问题。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推动9市28个县区开展农房保险,承保农户34.62万户,赔款273.56万元,受益1308户。开展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农户提供增信服务,推动“政银保”三方合作,支持482名养殖户获得融资988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了农民的融资和就业渠道,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途径。

(三)整合保险行业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积极推动“险资入甘”,三年来,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参与甘肃省重大建设项目13个,累计投资168亿元,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工和持续进展提供了低成本、稳定、长期的保险资金支撑。开展干部挂职交流,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人才支持,xx年,甘肃省政府经过会商,同中国保监会等中央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干部挂职机制。截至目前,先后从保监会系统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选派了20名年轻干部到甘肃经济发展慢、基础设施差、扶贫任务重的市县开展挂职锻炼,利用行业优势、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找项目、筹资金、出政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常态化开展双联扶贫工作,与联系村贫困户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扶持。甘肃保监局以及有关保险公司共帮扶双联村19个,帮扶特困户651户。 3年来,为联系村修建了道路、水渠、水窖和农田围栏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长期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累计捐赠图书数千册,捐款数百万元,并为联系村村民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防范联系村村民因灾或意外事故返贫。

保险风险排查报告篇四

保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为人们的财产提供保障,还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稳定和安全感。而保险报告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指导和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份关于保险的报告,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份报告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份保险报告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社会上的灾害风险和人们的保险需求。报告指出了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健康问题等可能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不同保险需求的特点和趋势。这个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保险行业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风险的演化来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这份报告着重阐述了保险行业在服务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报告中提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保险需求的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精准定价和风险控制;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升理赔效率;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平台等,以方便和便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看到保险行业对科技的积极应用,我深感现代科技的力量,它可以帮助保险行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这份报告强调了保险行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报告指出,保险公司不仅要履行合同和赔付义务,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那些遭受特大灾害的地区,保险公司要及时提供赔偿金和保险保障,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对于弱势群体,保险公司要提供特殊保险产品和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保险的福利。这份报告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保险行业不仅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它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第四,这份报告提到了保险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报告指出,风险管理是保险行业核心工作之一,它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来帮助人们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保险公司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投入专业的人力和物力来跟踪和管理风险,以保证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我从中学到,风险管理是保险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保险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最后,这份报告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保险应该是人人可及的。报告强调了保险普惠的重要性,指出保险行业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出保险产品和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保险的好处。报告提到,要通过合作与创新,降低保险的门槛,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思想让我深深地触动,保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大型企业和富裕家庭的财产保护上,更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有让保险真正普惠到人民群众,才能构建一个保险与人们共同成长的社会。

总之,这份保险报告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保险行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保险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保障需求,更要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我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保险行业能够继续秉持社会责任感,利用科技创新,让保险真正造福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

保险风险排查报告篇五

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保险的报告会,并有机会学习到了许多保险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保险的重要性

保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报告会上了解到,保险的本质是为了给我们生活中的风险提供保障。无论是车辆损失、健康问题还是意外事故,都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而有了保险的保障,我们可以获得金钱上的补偿,减轻生活压力,重新恢复生活的正常秩序。报告会使我深刻认识到,保险不仅是一种经济的安全网,更是一种心理的支撑,让我们能够面对风险和困难时更加从容。

第三段:保险报告的收获

参加保险报告会,让我对保险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报告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险,并解释了其背后的原理和运作方式。例如,汽车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目前的保险需求,还使我能够更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此外,报告中还介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之处,让我对保险的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四段:保险知识的应用

报告会让我明白了保险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学会了如何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同时,我也认识到在购买保险时,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我们需要索赔或咨询时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我决定将所学的保险知识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确保我的风险得到妥善的管理和保障。

第五段:保险知识的传播

最后,通过参加保险报告会,我认识到了保险知识的重要性和传播的必要性。在我们的社会中,许多人对保险了解甚少,缺乏必要的保险知识。因此,我决定将我从这次报告会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帮助他们了解保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保险选择上更加明智。此外,我还计划通过社交媒体和写作等方式,向更多人传播保险知识,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素养。

结尾

通过这次保险报告会,我对保险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我明白了保险的重要性,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保险知识,并决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我也希望通过传播保险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保险。保险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保障,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安全和舒适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