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庭和谐心得体会 和谐家庭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9-21 19:16:32 作者:温柔雨 最新家庭和谐心得体会 和谐家庭心得体会(优秀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和谐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后,我深有感触。其中嘉宾孙老师的一个观点说的非常好。他说:“想要给孩子获得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给孩子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这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要拥有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的生活关系,因为孩子的生活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学校主要是教书育人增加知识,而家庭则是在更多方面更多层级给予孩子素质,心理,良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造成影响。一个和睦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每天愉悦身心,开朗的心情。带着美好心情的孩子也会互相影响,对学习,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二:家庭要秉持儿童优先的观念,儿童优先指对孩子的成长培养优先,除了给孩子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物质条件外,还要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心理引导,做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引导,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等。正确的`灌输和引导,可以让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

第三:要营造全家人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氛围。家长们要以身作则,不要孩子们在认真学习做功课,家长们就满不在乎的说一句,要认真做啊什么的。然后自己自顾自的去玩手机,看电视,尤其在孩子边上这样做。这样会给孩子心里造成困扰,会产生一种不公平的心态,有的甚至可能会有叛逆心理。他们会觉得大人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们自己去好好学习,凭什么?就因为大人和孩子吗?都说大人是孩子的镜子。所以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也是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自觉抵制娱乐内容。可以陪在孩子身边看看书,或者检查检查作业,再或者也可以翻翻孩子的书包书本,知道孩子们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让孩子们知道家长对他们的关爱是实实在在的,也可以在孩子们面前以身作则,成为榜样。

家庭和谐心得体会篇二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今年8岁,就读于实小三年级,他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育的纲领。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接触阅读,从一开始孩子漫不经心的听着妈妈给他讲《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到每天晚上亟不可待地让爸爸给他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再到后来儿子喜欢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每晚睡觉前总要找本书看看,到现在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自己的书桌上摆满了他看过的近几百本书。在儿子阅读能力快速成长的这几年里,我们动摇过,读这么多书真的像专家说的那么好吗?会不会因为这耽误学习?特别是在我和儿子读完同一篇故事,却与儿子得到迥异甚至相反的观点,儿子却在我的讲解下死不“悔改”的时候。直到有一天我不让儿子看过多的电视,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爸妈不管你,你自由了,就快乐了?”儿子当时没吱声,只是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书让我看,我一看是沈石溪的《自由的风筝》。开篇写道: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风筝,那么那根拉住你的线,不是束缚你的线,而是放飞你的线,因为有了这根线,你才能飞的高,飞得远,飞得稳妥,飞得踏实。我当时非常激动,原来儿子在读书中慢慢成长,虽然有时孩子的观点和大人不一样,但随着他的成长,他会慢慢体会到书中的真谛。

我和儿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又一次拜读了沈石溪的新作《花面母灵猫》,书中的故事让我和儿子感触颇深:母灵猫因为小猫崽尾巴短小(尾巴是灵猫的武器),不想花太多的心思在这只有点残疾的小猫崽身上,做出了残忍的举动,决定把小猫崽遗弃,一个被妈妈放在爷爷那的孩子土娃发现了,他很同情小猫崽,觉得把他培养成才。儿子看后伤心的对我说:“猫妈妈也太残忍了,连长大的机会都不给小猫崽!”儿子又给我讲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凯伦·凯勒的故事,如果当初她的妈妈在她残疾后也把她遗弃了,那她最后怎么会取得博士学位?怎么会写出那么多好的作品?儿子从中悟出了许多,我又对儿子进行引导,如果这些特殊的孩子被父母留下了,他们却不努力,而是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暴自弃,那他们能成功吗?儿子坚定地告诉我,他们要付出比正常人多许多倍的努力才会成功的。儿子还告诉我,他以后也要好好努力!看来,儿子在故事中有了收获。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孩子个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想想那些因为身有残缺而被父母丢在路边,医院的孩子,可能作为父母,你们有苦衷,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应该舍弃亲情,不能舍弃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等待每朵花儿如期绽放!

家庭和谐心得体会篇三

在当今社会,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而家庭和谐的建设,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下面,我将分享我个人在家庭和谐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相互理解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忍让。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摩擦和矛盾,但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才能避免争执和冲突。例如,在家庭中,我曾经与父母因为学习压力产生矛盾。但是通过深入交流,我逐渐理解了他们的苦衷和期望,从而调整了自己的态度。通过相互理解,家庭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其次,沟通是家庭和谐的桥梁。家庭成员之间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和减少矛盾。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要注重倾听和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家庭会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解决问题,增强了解和信任。通过沟通,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再次,尊重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权利。尊重不仅体现在行为上,更要体现在言语和态度上。我们不能因为份属于同一个家庭就肆意侵犯他人的隐私和自由,而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家庭成员。例如,在我家中,我和我的姐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画画,而她喜欢打篮球。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选择,互相支持和鼓励。通过尊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得到了保证。

最后,共同营造家庭氛围是家庭和谐的重要环节。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同的活动。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了解彼此的兴趣和需求。例如,在我的家庭里,我们每周会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做饭的活动,大家共同参与,分享快乐和困难。通过共同营造家庭氛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快乐。

总之,家庭和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要实现家庭和谐,我们需要从相互理解、沟通、尊重和共同营造家庭氛围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每个家庭成员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和谐建设中,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和谐给我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去做,家庭和谐必将实现,我们的家庭将更加温馨和幸福。

家庭和谐心得体会篇四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又为实现和谐家庭提供了保障。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保证每个“细胞”都真正和谐了,社会整体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促进和谐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又为实现和谐家庭提供了重要保障,可以想象,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家庭和谐也不现实,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延伸广义是指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和的一个社会理想。

家庭和谐心得体会篇五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亲情、爱情和温暖。一个和谐的家庭是人们温暖的港湾,使人们能够在外界的压力下得到放松和安慰。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更加愉快?在生活的点滴中,我从中体会到了一些心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首先,尊重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家人的意见和选择。在家庭中,老人、父母、孩子各有各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特长。比如,孩子在学习上有他们的方法,父母不应过分干涉和指导。相互之间保持尊重,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氛围,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其次,沟通是家庭和谐的纽带。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每个人都应养成主动沟通的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家庭中,人们的内心感受都很重要,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家庭更加和谐。

第三,互助是家庭和谐的动力。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应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而孩子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分担家务,照顾父母。只有相互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谐,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四,宽容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容忍和宽容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关键。在家庭中,人们要学会接受对方的不足,并且给予理解和支持。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不理想,父母不应过于苛刻,在帮助和指导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同样,父母也会有情绪低落或失误的时候,家庭成员应该给予理解与鼓励。只有宽容和理解,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被珍视。

最后,时间是家庭和谐的源泉。家庭成员之间抽出时间相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对家庭和谐至关重要。尽管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繁忙,但抽空陪伴家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可以一起做家务、共同参与户外活动、坐下来聊聊天,或是一起观看一场家庭电影。这些简单而又重要的时刻,将使家庭关系更加紧密,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结来说,家庭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通过尊重、沟通、互助、宽容和时间的持续投入,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只有家庭和谐,我们才能在繁忙的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和放松的温暖空间。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这些心得去关爱和建设我们的家庭吧。